人们对于“化解”的认识,基本就停留在“算命”上面。
咱们今天聊的不只是“算命术”,而是把这个“化解”的概念扩大化,比如,说一说心理治疗。
很多人觉得,心理咨询可信度更高,因为更科学。
其实啊,心理咨询这个领域和算命一样,也存在着相同的瓶颈,那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我们经常说“看病”,其实“看”和“病”是两回事。
“看”对应的是“心理”,“病”对应的是“生理”。
我们经常去“看病”,但实际上,都是“心理”,因为这种病情还没有发展到“生理”阶段呢。
比如感冒。
你看不看的吧,都是一周时间。
但是你如果吃点药,哪怕是个维生素,你就会感觉貌似没有那么难受了。
这就是治愈“心理”了。
你要是不吃药,自己心理煎熬的很呢!
至于发展成了“生理”性疾病了,那基本就没争议了,对症下药、动手术,没啥商量的了。
举了这个例子,我就是想说,“看”就是一种“治疗”。
治的是心。
至于找谁看,只有一个原则:相信谁,找谁看。
在这个层面上,能治病的是“信”。
如果您觉得,感冒就不是病,自己习惯了身体扛,你也不会难受,因为这也是一种“信”。
关于心理治疗问题,我也就简单象征性的说这些,深度的东西不说了,有招攻击倾向。
咱们继续说“化解”,也就是解决问题。
其实,在实盘操作中,发现问题很轻松,解决问题不容易。
为什么不容易呢?
先说说心理医生们一般的应对吧。
心理医生,会想方设法让你接受,这个问题是自身导致的,涉及到原生家庭、性这些隐秘角落,试图通过打通角落,从而解放心理。
这种解题思路是存在问题的。
因为这个过程, 看似是在帮病人解决问题,其实这是试图改变病人的价值观,在新的价值观上,配合新规则。
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以特定价值观为前提的。
而这个价值观,一般都为心理医生的价值观。
这就是大问题。
因为价值观那可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改变的!
八字测算所谓的“化解”,是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遵循客户原有价值观,对堵塞的问题,解开,让他继续流通。
也就是说,价值观不变,延缓发病时间。
就好比,绝大多数男性身上都有前列腺癌细胞一样,但这无所谓,因为还没等到癌细胞发生作用,人的寿命就被别的故障结束了。
第二个方向,是行为中思维、认知升级。
通俗讲,提升认知。
自己能看透了,或者格局、视野扩大了,之前那点事儿都不叫事儿了。
心里面自然就不堵了。
“算命术”与“心理学”的差异是什么呢?
“算命术”是关系式解决。
“心理学”是线性解决。
当然了,这个“算命术”我说的有些美化了,因为算命这个行业,很多从业者,用的也是心理学的方法。
为什么他们用这种线性方法应对呢?
因为他们很难驾驭多种价值观,很难看清不同层面人的需求,只有一刀切,更符合经济效益,也符合自身能力匹配。
上午一个朋友问我,“积极、勤奋、认真、自律”这些东西是正确吗?
我说,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层次的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对于这些素质的要求还真是不一样,所以对错都会发生变化。
比如:
下级在上级面前,要呈现出上面这些特征。
上级在下级面前,那就不要这样了。
因为领导嘛,少插手一些实务,下面就会成长的快。
领导需要做的,就是完善一下奖励机制,保证正向成长就行了。
你看看,在相同问题上的标准就不一样了。
领导这样做,表面上起来了,就不是那么勤快了……
说了一大堆,其实解决“心理”问题,最终还是落在一个“信”字上面,最终转化为一种量化可执行的习惯,于是问题就解决了。
不同层次的人呢,“信”的东西又各不相同,于是就组建成了这个复杂而和谐的社会。
就好比大众层面的心理咨询,能解决的问题的,不是心理医生说了什么,而是你“信”,你你说了压在心里的话,并且每周去一次,养成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持续的时间久了, 就自愈了。
有朋友问,这样说来,这些东西都是骗子了?
不能说是骗,因为建立起一个“信”来,成本非常高,您花钱也是为社会作贡献了。
再说了,解决问题的人也是不同的,您找一些能驾驭各层思想,熟知各种价值观的人,不就可以更舒服一些吗?
以不变应万变,不是做不到,那就看您找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