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年少时受到教育,其实有大漏洞的。你看看我们从小读书,学的诗词文章都是什么人写的?诸葛亮、岳飞、于谦、文天祥、苏轼等等。

别光看他们那些极其漂亮的文字,要看这些人本质是什么人?

血气极盛的人,才华极高的人。

血气极盛的人,为人特别方正,一旦方正,就会在人群中成为异类,饱受苦楚。

岳飞、苏轼这种极品才子尚且如此,而你我又都是才华平庸之辈,在人世就更惨。所以人一旦踏入社会,就会发现之前学的、想的,完全不是那回事,各种花样被吊打,能从中再度深思沉淀的人就很难得了。

为啥发出这个感慨呢?

因为看到高浚的遭遇。

1、

东魏执政高欢死后,世子高澄继位,高澄突然被家奴刺杀,局势大乱。

这时,高澄的老二兄弟、23岁的高洋突然挺身而出,诛杀刺客,率军镇住了东魏傀儡皇帝的班底,同时率部杀回晋阳高家大本营,稳住了权力交接。

这一瞬间的变局,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因为大哥高澄性格果悍、冷酷无情,老二高洋平时一直表现的懦弱不堪,老是留着鼻涕,连话都不会说。谁知大哥这边一出事,高洋立刻就像变身一样,变成一个神采奕奕、言行敏捷、杀伐果断的雄主。

不足一年,高洋就逼迫东魏孝静帝禅位,登基称帝,国号“大齐”,史称北齐。高洋(526—559,550年登基)前期很能干,颇有圣主气范,被突厥可汗称为“英雄天子”。而高洋后期表现的很像精神病人,嗜酒狂醉,天天喝醉酒,喝醉酒就滥杀立威,连对亲生母亲娄太后都敢动手,醒酒后懊悔得想投火自杀,屡次立誓戒酒但都坚持不了几天。

高洋的老三兄弟叫高浚,高浚这个人聪明,而且仁善宽恕,他治下的官吏百姓都很喜欢他。

对于这样的一个人来说,不管是为了社稷天下,还是为了高家的生死枯荣,他都要劝劝哥哥,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人世境况:

当年大哥高澄执政当家时,老三高浚与老二高洋一起去见大哥,高洋有时还溜着鼻涕,高浚就责备二哥身边的侍臣:“为什么不帮二哥整理仪容仪表?”但高洋却对此深深忌恨。

等到高洋登基后,在山东担任青州刺史的高浚私下对亲信说:“二哥嗜酒败坏德行,大臣们都不敢犯颜上谏,我很为此担忧,想去首都当面劝谏,不知道二哥能采纳否?”他的一位心腹就打小报告给了高澄,文宣帝高澄觉得这是在卖自己的赖,更加怀恨。

后来高浚回首都陪二哥皇帝出游,二哥皇帝喝醉酒,兴高采烈地脱光了,沐浴在阳光下到处游荡,高浚忍不住进谏说:“此非人主所宜”。二哥皇帝很不高兴。高浚又私下找宰相杨愔(yīn),告诫他:“你身为宰相,应该劝谏吾主。”杨愔是个好人,也是个好官,但因为被高洋怼怕了,就把这事告诉了高洋,高洋彻底怒了,抓住三弟高浚,把他关在地牢铁笼里,饮食便溺都在其中。随后又用残忍的手段杀掉了他。《资治通鉴·167卷·陈纪一》

把这个事说的很啰嗦,是想说明两点:

一点是你看高浚,是个好人,正人君子,做的也是好事,可是下场很惨。

二是高洋绝非蠢材,甚至相当能干;他虽是残忍暴君,但并非纯粹人渣,他有人性,亦有自己性格中难以克服的折磨。

而这样的一个高浚,遇到这样的一个亲生二哥皇帝,得到这样一个下场,给我们如斯的人生阅历:

第一层:你做好人,做好事,未必有好结果,甚至有很坏的结果。

第二层:我们是遇不到高洋这样如斯强大势力的恶人,但是这世上只怕90%以上的人,要的都是私情,而不是清正。

什么是私情?就是你对他(她)好,永远支持他(她),永远呵护他(她),永远钟爱他(她)。如父如兄如情人如仆奴。

什么是清正?就是你做正人君子,劝他(她)也从天理灭人欲。

china-4570679_640

2、

这一点人生经验,书本上是学不到的。

能传世的书都是经典,经典不讲利害荣辱,你这一世再聪明狡狯得利,在历史烟云中什么都留不下来。留下来的都是能为人所不能为的圣贤忠臣孝子。

书本上的,本就是正常人、普通人、常人无法做到的,无法承担的。

你能不计利害,不计荣辱,不计生死吗?

你我常人只想过个安稳舒服日子罢了。

所以就造成了这样的常见境况:从小的教育教你做怎样怎样的人,而你成人后踏入社会,现实又会教你做怎样怎样的人。两者南辕北辙。于是很多人崩溃了,很多人扭曲了,很多人陷入苦熬迷惘中。

3、

读史读到这个阶段,得到一点总结,阶段性的,未必有什么道理:

做一个不起眼的人。

在人中,把心性、言语、行为收敛到不起眼的状态。

聪慧,惹人忌;

清正,惹人烦;

高明,是异类;

辩才,惹祸端;

庸俗少语笑眯眯,多读好书多锻炼,才是世间好平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