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称《周易》或《易》,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典籍。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的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据说晚年的孔子对《易经》爱不释手,常年翻阅,以致牛皮筋都断了多次。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大意是说:假如上天多给我增加几年寿命,让我在50岁时学习《易经》,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此后,《易经》便被奉为儒门圣典,群经之首。成为古代帝王、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被誉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智慧结晶,“大道之源”。

X89OO2511K91HZLKLG

但因其内容高深、用语晦涩难懂,初学者很容易把它当作算命或者卜卦之书,认为其是江湖骗子玩的一套把戏,神乎其神,大谈世界本体、哲学、宇宙观之类,听得人云里雾里,乃至学至中途,似乎抓住些尾巴,又渺渺杳无踪迹,越学越糊涂,从而嗤之以鼻,认为其是封建糟粕。

其实不然,类似《易经》《道德经》《金刚经》等经典古籍,当人具备一定社会阅历和经验,吃过亏,上过当,思维活泛、人生阅历丰富了,回过头来再看,反而有豁然开朗大彻大悟之感。

那么这本被称为大道之源、华夏千古奇书的《易经》,究竟讲了什么呢?

弥纶天地之道

《易经》整部书籍都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的基础上,从而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尤其是其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可以精确到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古人认为天地初开,一切皆为混沌,是为无极;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无极,也是是老子用以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这是第一次出现无极的概念。全段意思是说∶虽知道洁白,却安守於昏黑,便能做天下的模式。能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性不相差失,性回复到不可穷尽的真道。

所以无极的原义就是道,指道是不可穷尽的。至此以后道门人士,都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无极的概念。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无极之外,复无极也。”意思是世界无边无际,无穷之外,还是无穷。无极便是无穷。

汉代的河上公《老子章句》认为复归无极就是长生久视。依道门观念,与道相合,才能长生久视,因此将无极解释成道,或者解释成长生久视,是一致的。

无极生太极,阴阳交合,阴阳二气生成万物是为太极;故《周易.系辞传》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有七种说法:天地,阴阳,奇偶,刚柔,玄黄,乾坤,春秋。在中国古典哲学中两仪就代表阴阳,主要为黑白双色,乃大道之本。

古人习惯把万物都分成了阴阳两面,比如说阴暗的地方就是属阴,受到光照的就是阳。女人属阴,男人属阳。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面,'万物负阴而抱阳、一阴一阳之谓道“。

04A614@_JF6V8FX96T3

两仪可生三才,三才是指姓名学术语,属于姓名学之五格剖象法术语。在五格剖象法中,三才为天格、人格、地格的总称。

所谓三才,即天才、人才、地才,它们分别是天格、人格、地格数理的配置组合,从而反映一个人的综合内在运势。

故《周易·系辞下》说:“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而两之。”所以也才有《三字经》中的那句:“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才可生四象,四象即为:太阳、太阴、少阴、少阳。而其又名: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从数学角度论四象为:七、九、八、六。从方位角度论四象为:东、南、西、北。

从一年季节论四象为:春、夏、秋、冬。从飞禽走兽论四象为:青龙、玄武、白虎、朱雀。四象还有两种说法为:一说为:金、木、水、火。一说为:阴、阳、刚、柔。

四象可生五行,五行是指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元素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道德全义的五行指木为仁,火为智,土为信,金为义,水为礼。

五行又有生成、相生、相克、相合的顺序。相生的顺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本。而相克的顺序则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相合的顺序是指:申子辰合、亥卯未合、寅午戍合、已酉丑合。

五行又可生六合指地支相合,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

另有六仪,是奇门遁甲里的,分别是戍、已、庚、辛、壬和癸六天干;同时泛指宇宙空间的上、下、左、右、天、地。

对应十二生肖的六合,分别为鼠与牛为合,虎与猪为合,兔与狗为合, 龙与鸡为合, 蛇与猴为合, 马与羊为合;

对应中医里的六气:是指自然界的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包括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气候变化太过或不及,就有可能导致人体发病。

五体启示录认为的六合是: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气合于精、精合于神、神合于空。五体回归到空性即是修行圆满。

六合生七星,七星对应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即北斗七星,天枢(贪狼)、天璇(巨门)、天玑(禄存)、天权(文曲)、玉衡(廉贞)、开阳(武曲)、摇光(破军)。

七星生八卦,八卦相传是伏(称为先天八卦)所造,后来用于占ト。卦的代表符号由三爻(爻: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演变而成。

另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学说,他认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其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異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是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故八股即乾卦、坤卦、震卦、艮卦、离卦、坎卦、兑卦、巽卦。分别对应古代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天、地、风。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異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对应的五行分别是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震、異震为雷,異为风。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水坎。坎为水(月亮)。火-离离为火(太阳)。

除了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种基本物质形态外,根据《周易•说卦传》,它还扩大到代表动物、植物、方位、人体、颜色、社会人类生活资料和社会伦理关系等方面。

W86UASXQP0NFTZI5N

八卦生九宫,指乾宮、坎宮、艮宮、震、中宫、巽、离宫、坤宫、兑。其中,乾、坎、艮、震属四阳宮,巽、离、坤兑属四阴宮,加上中共为九宮。

九宮在奇门遁甲中代表地,大地,为奇门通甲之基,是不动的,奇门道甲分为天、地人、神四盘,四盘之中唯有地盘是不动,为坐山。

汉代徐岳《术数记遗》:“九宮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北周甄弯注日:“九宮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九宮”之法用之多端。汉代时有“九宮占”、“九宫术”、“九算”、“九宮ハ风”、“太ー下行九宫”、“太一坛”等,是于占、术、算、医纬、建等方面的应用。

九宫用数学来表述就是三进制,用现代数学来描述就是三分形。一分为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天有三才水火风,地有三才木金土,人有三才精气神。

太极是是三,中庸是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代人对“三”的应用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而三三得九,即出九宫,九宫也指九天、九霄、九地、九泉、九州、九河、九山。

一切归十方。十方是指六合+四条斜线方向,也可以说八方原指十大方向,即上天、下地、东、西南、北、生门、死位、过去、未来。

这一核心理念“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生九宫,一切归十方的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儒释道等学派。

H_N71O67@HS_DPL_DGN

以至于列子在《列子》中就谈到太易、太始、太初、太素、太极,宇宙五阶段的说法。而宋儒周敦颐在《太极图说》开篇就说:“无极而太极。”道家更是将其引申为道教教义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道,就是无极,太极就是一。

而《易经》之中的两仪、四象、五行、七星、八卦、九宫的本质更在于“变”,化者有其态,变者有其规律。易经之变有三原则:变易、简易、不易。通俗地说,就是事物时刻在变、简单在变、永恒的变。

就如同《易经》全书总计64卦,64卦各卦,因上下(外内)卦阴阳(小大)组合方式不同,卦义亦各异卦交辞(爻辞),共384爻。

每一卦六个爻,用符号“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爻是构成八卦的基本单位,有阴爻“-"和阳爻"之分。

明爻和阳爻代表了宇宙间阴阳两个原动力。将爻与阳爻以三个为单位进行组合,即可以得出八种组合方式,这就是八卦,又称为“经卦”或“三爻卦”。

将经卦按照一上ー下的方式组合就产生了复卦,由经卦到复卦的过程体现了由八卦所代表的八种事物行生万物的过程。复卦中位于下面的叫内卦或下卦,位于上面的的叫外卦或上卦。复卦共有六个爻位,又称六爻卦。

尤其是断占之辞,如壱音-其周而复始的过程,就是明(小)阳(大)相互消长的过程。无论是卦辞,还是其爻辞,均各自指出了所占人事的凶险或吉易的趋向,即生克制化、明消阳长或阳消明长、周流无碍的趋势。

而变化无处不在,其中“乾”、“坤”两卦对应七个爻。“乾卦”是第七个“阳爻”,称为“用九”,“爻辞”为“见群龙无首,吉”;“坤卦”是第七个“阴爻”,称为“用六”,“爻辞”为“利永贞”。为何“乾”、“坤”两卦会多出一个爻呢?因为“物极必反”,盈满则亏而我们古代哲人向来所追求“阴阳平衡”。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于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

T0R4ZX_H9O5Z5DAMM9KN

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两千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万象。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无极生太极。

这种两元平衡论的世界观巧妙的将"形之上"与“形之下"相融为一,通过返本溯源,来揭示事物自身变化的发展规律,推演出浩瀚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所生的道,都包含着阴和阳、表与里、互相斗争相互依存、因果转化等逻辑。

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也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毀灭的根由所在。易经的强大在于将天人地化为一体的全息缩影,360度的展现给世人。

包蕴寰宇之理

《易经》的每一卦都反映一个生命镜像。它揭示了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放在古代来讲,就是“天机”,它的8大天机是“大欲易失命、大思易失爱、大喜易失言、大惧易失节、大醉易失德、大哀易失颜、大惊易失态、大怒易失礼”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深刻的指导作用。

一定程度上来说卜卦就是卜自己。就是找人生定位。故而看《易经》就仿佛是看如何与人生的各种困境对弈。

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乾卦)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坤卦),又如“(象卦)君子藏器于身,(咸卦)待时而动。”均出自《易经》。

KIVE665KEACUT8G@LFQ

读《易经》六十四卦,我本人最大的感触有三:1、无我即无敌;2、柔弱胜刚强;3、极高明道中庸。

第一点无我即无敌。正所谓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当天下都在皆争眼前所得的时候,那个不争眼前的,便不费吹灰之力的得到那个根本没人跟他争的究竟根本。世人多把争得的眼前利益当成所谓的果,可对于那个不争的来说:不争是因,万世春秋才是他要的果,不争一时才能得万世。

看《易经》会发现人与身处的时空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关系存在,你在变化的时候,你所处的时空通过与你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正如爱因斯坦相对论里说的:物体运动扭曲时空,物体沿被扭曲的时空运动。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通过戏剧的形式充分展现了这项宇宙规律:当人越是试图摆脱或掌控命运的时候,就越会被命运掌控,越无法逃离。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人算不如天算。

那么易学命理的意义在哪呢?就是在于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问题定位。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应的五行,都有或多或少的五行缺失。人的“缺失”越多,对时空的感知、应变和把握能力就越差。

反之了解命理学习易经,能够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改变调整自己,“你自己的应变能力、处事能力上来了,处理事情自然更顺畅。或者说,当你变得更完整的时候,通过你与身处时空的连接,你所遇见所经历的一切也会变得“更完整”。

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仁,所谓仁的意思,就是顺应天道、成全生生之意的人,即是无我;以无我之心对待他人,就是用多方喜欢的态度及事情所需的方式对待其他人,而不是以自我意愿去强求,即是仁,仁就是成全。

而仁并是“无我”,不是没有自我,是不被自我意愿屏障、不被自我意志及自私捆绑,是去成全他人。无我就无屏障,无挂碍,无挂碍天地才能与我并生,万物才能为我并用与我合一。

第二点:柔弱胜刚强。人生就如同棋局对弈。“你在走棋,在变化中选择、判断、落子。棋局也在带着你走”。

现实生活,我遇到过很多自身是很优秀的人、很优秀的家长,都会把棋局对弈的策略引入孩子的一生规划策略。他们把这理解为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棋局经过智囊的设计形成,然后按照既定的流程,最终通关目标实现,成就一个优秀的格局”。

但无一例外,这盘最后的棋,他们都下不下去了。因为发现按照这种设计过的对弈方式走,越走人生就越多的bug,也是放弃规划,永远不对遥远的未来作精确打算,永远只是根据眼前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当前的最佳路线,走一步看一步。反而获得了更好的结果。

“变卦”就是易经的精髓所在。这就如同玩跷跷板,一个费力的跷跷板是玩儿不长久的。如果把感情比作玩跷跷板,两方好比坐在跷跷板两端的人。

看对方是否尽力玩耍、是否投入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忽略自己的动作和力量控制,是否到位、是否尽力。当跷跷板失去了动态的平衡、失去了节奏控制,不再有趣,对方做出匪夷所思的举动、离开跷跷板扬长而去的时候,另一端的人一脸懵逼的坐在跷跷板上,痛斥对方的莫名其妙、不遵守规则的时候,又是否有考虑观察过自己?

如果跷跷板玩的愉快,双方都在一个和谐动态的互动中,在一个有序系统中的个体也都是有序的;当系统的节奏秩序被打破,关系失衡的时候问题开始出现,关系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会受到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个体都难逃其咎,虽然结果不都是你造成的,但你一定对结果贡献了力量。

故《道德经36章》: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意思是在鱼与水之间的关系中,鱼刚强,水柔弱,但鱼不管怎么跳,终究还是离不了水,所以是水统治鱼;利器与百姓,利器锋利刚强,百姓柔弱,但若用武力统治百姓,仍然会得不偿失。这就是再强调个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微妙的平衡。

XHVEYOZMLY1QT6K2WY5I

人与人之间发生互动时从来不是单独的个体,人与人之间存在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两个人或多个人共同营造出的一个系统。你以为你是处于刚强的那一方,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反而就处在了弱势。

因为你无法改变对方,只要对方还在这个关系中,你就不可能单独脱离而存在,你与任何人之间的关系一旦产生,系统就在起着这种作用,如同跷跷板,你是跳不开的,强不了的。

看上去强,反而是会造成限制,但是如果能够了解把握它,运用这个关系的传递力量,将限制变为转化,则将是另一番景象。

柔弱胜刚强,是让你真的柔弱么?是告诉你柔弱的态度就能战胜刚强么,是任何人与任何系统要想维持和谐,就要处在有序的关系里

柔弱是能够知道转化的因果逻辑,是对任何人、对维持你生存的系统心存畏惧,并主动通过表面的柔弱,先发制人,意思是,想要人家对你好,你得先对人家好。态度是什么或许重要,但你心中想的什么、发心是什么,才是真正起作用的能量源头。

第三点:极高明,而道中庸。就是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是后人理解的“搅屎棍”这也可以,那也可以,没有自己的立场,墙头草。或者“半山腰上看风景最好”等谬论。"中"的真正涵义是既不太过,又不不及。"恰到好处"即儒家所谓的"中"。也可以引申为“分寸感、分寸感、使命感”。

古籍易经《说卦》中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命,此处为生之极;极,就是极限、限制、再也不能更多,由此可推知命就是:人生的边界、限制,再也不能更多。

命,除了命运,它常常出现的词组是:命令。在甲骨文中,命和令两个字是同一个符号表示,本义一样,都是自上而下发布的带有强制性的指示,叫命令。所以命本身具有强制性、必须完成、不得不的意思。

从自然生物、到古代文化中这个字出现的场景和使用方式、到甲骨文追溯文字本源,我们或许可以了解到这些关于命的共同点是:具有限制、有特定范畴、规定性。命运这个词中,命,就是限制、范畴。

运,则是路,沿着路走。命运两个词连在一起的意思大概是:有限制有范畴的路,在有限制范围的路上行走。

就如同上文说的鱼是一种生命,鱼不可脱于渊,它的空间有限性是只能在水中生活,不能到陆地上来。它们特定的生活限制范畴、它们的命运就是在水中生活。

如果它离开水到其他地方生活,它想突破这个限制范畴,也不是不可以,但根据基本常识可知:它将不再是生命。

作为一种叫做鱼的生命,在水中生活是它的命运和限制,但是它的命运也是它生命存在的条件,为它提供了所需的一切资源和能量,它的限制在圈定了特定的范畴同时,也为它提供了最适合的生命条件和空间。

0MM_H04L04QR3UJKRUQWS_

极高明,就是了解人的思维陷阱,知道人就是天生喜欢圆满、喜欢舒适和谐、喜欢物质充盈的世界,它就是人思维中的存在,就像那个“中点”的病毒一样,是无法根除的,所以要迎合这种思维,努力实现自己同时也成全别人到达这充盈舒适的程度

道中庸就如同“水满则溢、月圆则亏、盛极必衰、缘尽则散,世间事物似乎都脱离不开这一变化规律

人虽然喜欢充盈但是不喜欢水太满,满了会溢出来,虽然喜欢月亮圆满但也不喜欢太满,太满了就会形成残缺,人们虽然喜欢春华秋实,但又不喜欢春华秋实过程中带来的物衰凋敝,所以大多数人都是一方面要水满又制止不住水不满。

月要圆、物要盛,也就挡不住由满而溢,由圆而转亏,由盛极而衰败的必然规律,是生命不同阶段的能量状态。天道运行如此,世间法则如此,生命过程如此。

持盈保泰,长久如一是人的美好愿景与理想,然而这世间的一切事物,人与人的关系等等,又岂能脱离世间法则的制约呢。规律是变,那么规律之中的一切哪有不变之理呢。

话至此处,似乎有一个问题也同时出现了:那个“变的规律”本身却是不变的,能终始如一的是天道。更重要的是,对人来说,当人选择顺应天道的时候,似乎也走向那个不变的永恒:能在万千变化的人事纷繁中选择坚守天道的是人的心,能终始如一的那个力量在人心,但在身处波谲云诡,随处可见外物变化的世间中,更需要智慧与坚定 需要他自己做出选择。

道中庸就是以实际情况出发、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那些过分或不及的极端思维模式对现实情况的干扰,通过实际生活、实践操作,不断改变自身,达到内心的平衡

如同:“学习中要努力学,而且努力程度还要足够戳破量变到质变的那层窗户纸,否则”不及“自然不会有好的结果。应对各项人际关系,也要首先明白人性的弱点、弊病与偏好,知道了之后不去挑战,不埋怨责怪他人、不任性折腾通过伤害对方来证明自己重要或者厉害,而是明白你在建立关系,也在被关系赋予

易经是古人先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形成河洛、阴阳、五行、先后天八卦、六十四卦等一系列一脉相承的易学思想,经过一辈辈先人的观察、总结、开发应用形成一整套思想体系。其理论广泛应用于治国、治军、战争、哲学、中医学、占卜学、风水学、儒释道等教义之中。

有人称之为千古奇书,有人大骂它没有科学依据或逻辑闭环,万事万物,见仁见智永远存在。正如同易经64卦之中,每一卦中相对客观都有主观,相对唯心都有唯物,相对微观都有宏观,相对矛盾却都有统一,高低、内外、正反、大小、长短、远近、新旧等等

我们后来者解读易经,不是与人辩证它是否是玄学,是否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而是能巧妙的将各类知识作为工具,化为己用。将对于知识的最终文本解释权回归到自己手里。独立思辨,不抬杠,杠就是你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