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茅山道士手中有仙丹,吃一颗便可益寿延年。
世间最好的药,莫如食疗。
仙丹妙药是假,食五谷杂粮,享人间烟火是真。
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人间一碗烟火。”五谷杂粮,粗茶淡饭,是历经沧桑后的生活智慧。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记载:
《孔子家语》曰:食肉者,勇敢而悍(虎狼之类);食气者,神明而寿(仙人、灵龟是);食谷者,智慧而夭(人也);不食者,不死而神(直任喘息而无思虑)。
道教认为,人的身体与天地、五行、四时、阴阳相连。《太平经》中有:“天下人乃俱受天地之性,五行为藏,四时为气,亦合阴阳;以传其类,俱乐生而恶死,悉皆饮食以养其体,好善而恶恶,无有异也。”其中,饮食是为养体。
可见,饮食关乎于性命本身。道教贵生,重视饮食。
02
道士抛开道教神职人员的称谓,也是极为普通的人,过普通的生活,和常人的食物并无太大的区别,要说区别的话,应该就是他们更注重饮食的搭配和养生。
梆子声响过,又到了茅山道院正斋的时间,面前整齐摆放的三只碗内,分别盛的是米饭、素菜、清汤。
这是他们正餐的饭食,也是他们正常的饭食。虽然正一派道士相对宽松,非斋之日可以喝酒尝荤,但非常注重荤素搭配,主要还是以清淡的素食为主。
人体有七情、六气。这七情、六气相互交扰,则会扰动心火。
而心火一动,五脏之火则会烘然一齐动,以至真水销蚀溶化,无气衰减、枯竭,从而使人体百病丛生。道家认为,素食乃造化本然性真物。素食味淡而气薄,能抑制心火、熄灭五脏之火,能下降浊气、上升清气,能使人倍感舒爽,能使水火互济、真气还元。这样一来,人体自然能够没有疾病、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学历来讲究素食,反对膏粱厚味,过食肥甘。
因为偏嗜肉食,每易致病。民间谚语就有“鱼生火,肉生痰”之说,意思是鱼肉之类,聚而难化,则不为津液而化为痰涎,久则生火。
调查研究发现,素食营养最容易消化和吸收,经常吃素食的人,身体抵抗力会增强,肠胃能得到保养。而且素食当中大量存在的纤维素还能够预防便秘的发生。因此经常吃素食的人,通常肠胃较好,体重也较为适中,很少出现肥胖,皮肤也能保持良好状态。
有健康科学家表示,素食的人比食肉的人寿命更长。世界上位于巴基斯坦北部的一个民族和墨西哥的印第安人都是因为素食而长寿的部落。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的道士,看起来身强体壮、精神焕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03
道教饮食养生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便是饮食有“节”。
一是“节俭”,二是“节制”。
《道德经》六十七章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奢俭之间,损益之本”,奢能损德,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是正信道教倡导的生活方式,也是道教徒积累功德的途径之一。
节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为要控制进食的时间,二为要控制饮食的食量,即定时、定量。
正如《吕氏春秋·季春纪》中所说:“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
1、定时。早在《尚书》中就有“食哉惟时”的思想。也就是说,人们应控制进食时间,每日每餐应固定时间。在固定的时间进食,可保证人体消化、吸收机能规律地进行活动,从而可使脾胃配合协调。
2000 多年前,管子就曾指出:“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损。”
2、定量。控制食量,使每餐后都感觉饥饱适中,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恰到好处地定量进食不仅能保证人体的营养需要,更能够保证人体消化、吸收功能运转良好,从而使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转。
庸人破坏身体,智者都会养生,切莫再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破坏身体的机能。
04
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提倡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现象都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中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天人相应观的理论基础。
一、因时制宜;所谓顺应四时阴阳,就是顺应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陶弘景《养生延命录》中有“春宜食辛,夏宜食酸,秋宜食苦,冬宜食咸,此皆助五藏,益血气,辟诸病。食酸咸甜苦,即不得过份食。”
《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
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
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二、因地制宜;由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加之各地民俗及生活方式不同。所以食养也要顾及环境的差别。
三、因人制宜;一般来说,根据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年龄和体质差异等因素,对食疗(或叫食养)都有不同要求。青少年正值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应注重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不偏食、饮食有节,切忌峻补;中年时期,除非身体出现明显虚象(如大病初愈、过度劳心导致体质下降等),一般也不要盲目大补,可适当运用食物之偏性来调整人体阴阳之偏颇;老年时,形气始衰,阳气不足,可适量进补,以补脾肾为要。
健康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对自己、对家庭、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道士手中没有仙丹妙药,永葆健康的秘诀无非依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