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阳化气,阴成形”;这阴和阳,具体有哪些不同的表现、特征呢?它们是怎样的关系?如何认识与分辨它们呢?

《周易》认为,阴、阳两类物象构成了世界自然界和人事之万象。其阴、阳的解释常为例举:天、昼、明、日、动、上、升、轻、男、君子、快等为阳,相应地,地、夜、暗、月、静、下、降、重、女子、小人、慢等为阴。​

1669461011-@EINJ3THLTEBF1CNDCU

在这种意象性含义的引导下,阴阳之概念,总给人以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故笔者另辟蹊径,请您一道来看看《黄帝内经》是如何描述阴、阳之内涵的: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这两句简要地说,就是上午至中午阳气盛,下午至日落间,阳气渐虚,乃至日落而气门闭。一年如一日,顺从苍天之气,便有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一说。这里的对应,“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故可以理解为,白天养阳,夜间养阴,顺乎天地阴阳之气的循环。

这里可见,阳与“太阳”的临在有密切关系,阴与“月”亮的时段有密切关系。

感应于人体,“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这里的“加”,指病情恶化加重;“甚”指病情最为严重。

1669461012-WN8FKN4NM_ULR93LI

那么,为什么半夜最为严重呢?显然,阴阳之气此起彼伏、彼起此伏;阳气最弱之时,便是阴气最盛之时了。阳中见阴之轨迹,阴中见阳之踪影。

阳主气化,阴主成形。阳气主运动、迅速代谢、变化,阴气主沉淀、凝固、缓慢代谢、不变。阳气主上升、升温与膨胀,阴气主下降、降温与收缩。而人体就是阴阳相对平衡的产物,人体就在阴阳之升降、胀缩之间求取生机。

换言之,阴阳本为一体,阴阳并非对立面,而是相互衬托的力度谁大谁小、谁为主导、谁为弱势病势,但又构成了某种特定状态下的一个整体。这些特定的状态,在《周易》中则被总结和表述为六十四卦,即三十二对平衡卦。

而阴阳一体的内在关系是,“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是说,阴如宝藏,阳之动只为守护宝藏;阳在外与周边交流交易,也只是为守护住自己所依存的宝藏。因为,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比方说,若躯体是宝藏,躯体之气息,就是为护卫躯体而设置的呼吸、保温、运动、摄取食物等一系列功能;功能是阳。重点是,功能必须依附阴之躯体而存在。没有躯体,阳便无所依附;没有阳,躯体也只能归于大地。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然,天、地非人也。故天地之间的人,讲究阴阳平衡,讲究中庸之道,讲究阴平阳秘,讲究阴阳互生互长之交流,而非绝交。

其实,阴阳一体之事物或世界,其所描述的对象仍是同一个,只是这个对象之活动趋势和状态,被概括为阴性或阳性。阴性表示下降趋势、收敛趋势等占主导,而阳性表示上升趋势、膨胀趋势等占主导。

同时,阳还表示走出了困顿与约束,而在某方面达成了质变、突破与超越,而阴则表示维持现状、不动、困顿、沦陷和固守。概括地讲,阴性之活性与频率较小,阳性之活性与频率较强。

总之,阴、阳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状态而已。如此理解,阴、阳之概念便清晰了许多是不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