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0943643-NX740INRZBFLVO6D3W2O

1650943696-E92@KTOD0JBL1IT27U_

古代衣裳指的是上衣和下裳,是历史最悠久的服装种类。古籍《周易·系辞下》中有“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的记载。衣裳除实用功能和其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因素外,重要的原因在于,衣裳内含有古人对天地崇拜的文化信仰。

因礼而夏,有服而华

1650943636-AE6A727BE66OXQPBR

中国一直享有“礼仪之邦”、“衣冠王国”的盛誉。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注释《左传》时曾经对“华夏”有着这样的解释:“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可见,衣与礼在古时是密不可分的。

商周时期,统治者推崇“礼制”,使服饰的等级区分系统化。秦汉时期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一整套服饰制度,成为大一统王朝等级礼法制度的标志。衣冠制,后世相继沿用,并进行了多次变革。

1650943633-Z6UYJIYTEIFP5YNDAH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上下身相互连属的深衣。赫赫有名的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学习西北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的服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饰大变革。从南北朝到唐代,中国服饰由汉魏时的单一系统,变成华夏、鲜卑两个来源之复合系统,由单轨制变为双轨制,是服饰史上第二次大变革。到清代,男子改着满族服饰,华夏传统服制断档,算是服饰史上第三次大变革。

服饰的出现

中国的服饰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的先民已经开始穿衣配饰,服饰的观念已经出现,而中华服饰文化由此发端。

1650943640-43YQC_4ZHJ2T3LTFYS

在旧石器时代已有骨针,黄帝时“治其丝麻以为布帛”,线在这时候也出现了。此后,以麻和葛织物(古称布)以及丝织物(古称帛和锦)为主要材质的中国衣裳登上历史的舞台。

1650943633-WV89WPI_@TGAUV

到了新石器,捻线的纺轮在各地诸多遗址中大量出现。这时已能纺织葛、麻、丝织物,制作衣、裙、开裆长裤和鞋、靴、帽等,服饰类文物出土的数量增多。

“八王之乱”让中国人穿了上裤子

1650943637-1I08QK@340N_I375IA

“美国仲裁之父”佐治泰莱曾指出,裙摆离地尺码与股市盛衰成正比,即女性裙摆越长,股市就越低迷;相反,女性的裙子越短,资本市场则越出现昂扬的牛市趋势。也就是说,女人的衣服长短暴露经济的好坏。

其实,服装的发展不仅体现经济,也和当时政治环境相关。

在魏晋南北朝前,古人有了某种形式的内裤,只是这种内裤,离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内裤还相去甚远,古人日常也较少穿着。

1650943643-H87_3YOXYFAWKNQ

当时的内裤被称为 “裈”。它好似日本相扑选手身上中间那块用布匹缠绕起来、有点像三角裤的遮羞布。古人因为没有发明完善的内裤,所以对此都难以提口。

其实中国人真正大规模穿上裤子,要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因为西晋建立后不久,就发生了“八王之乱”,随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五胡乱华”,随着北方胡族的相继南下,汉人服饰开始受到影响冲击,其最大的影响,就是中原汉人开始向游牧民族学习,大规模穿上了裤子。

1650943639-9_BUZONVAO_6C1

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动荡,政治松弛之下,人性崇尚自由开放,这就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装也追求宽博舒适。当时,上至朝廷王公,下至黎民百姓,都以宽衣大袖为时尚,除了劳动人民穿着短衣长裤外,其他阶层的人都喜欢这种轻松随意、宽博自由的服饰。

在东晋顾恺之所绘的《列女仁智图》中可以发现,画中人物无论男女,都身着宽衣大袖,显得飘逸神然。

1650943634-5ZBLHRLC62G0A3W62ZT

而在唐代,上流女子,喜欢穿着短衫、长裙,上身再披一条像长围巾一样的“帔”,这些长裙子经常拖到地上,裙腰则高到胸部,有些则露出半乳。例如李世民的女儿新城公主去世后,在日后考古发掘的新城公主陵墓中,就出土了许多半露胸部的女俑。

1650943646-TEW93ORGED5RBUH3_6WN

这种“袒胸露乳”的着装风格,虽然主要出现在上层社会的女子中,却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女子地位崇高和当时奔放热烈的时代风格,并一直流行至宋代,甚至出现在了许多市井百姓的身上。

古代十大潮人图鉴

1650943638-2F@C0@X4KS8ZMDPOP6@E4

黄帝:第一位服装设计师

除了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外,我们的“人文始祖”还“始制冠冕,垂衣裳”。当时,臣民还只是为遮羞而穿戴兽皮草叶,为了引导他们知廉耻与尊卑,黄帝就设计了一款既能遮羞,又可体现文明的衣服。

于是,他和胡曹、伯余两位副手组成一支执行力极强的设计团队,在共同奋战三天三夜后,他们的成果——上衣下裳终于成功面世。这是一款由麻或布舒适材质构成、可以360°全方位无死角遮蔽身体的衣服,它奠定了中国古代最初的服装款式。

1650943640-CB1SE91D1IUEOFH5DMQ

西施:长裙与高跟鞋女神

西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缺点,那就是脚大。在古人的审美观里,女子脚大可是相当于丑。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西施做了一款长裙,虽然遮住了脚,但也容易踩住裙摆,行动不十分方便。

为了使裙摆与地面形成既可遮脚又不至于踩裙的高度差,她又设计了一种专门用来配这条裙子的木质高跟鞋,这种高跟鞋跟今天的木屐相似。

1650943645-PDW9G8L@W7GY2FO6F6U

郭林宗:林宗巾品牌创始人

“帻在古代,常在冠下,或单用。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冠,即帽子,象征着一定的身份地位;帻,即头巾,上至百官下至百姓均可戴。究其成因,这很大程度上是统治阶级用之区分阶层等级以便管理,从百姓生活劳作的角度出发,帻比冠更为实用与便利。

东汉名人郭林宗外出恰巧遇上了雨,恰巧没带雨具,随手拿头巾折了个角来遮雨后又恰巧被人们看见,于是,没有一点点防备,没有一丝丝顾虑,就这样流行在古代的世界里。后来,“林宗巾”也用来喻指当世名士。

1650943637-OHOYCQ9PZN78MMRN

赵飞燕:留仙裙事件当事人

关于“留仙裙”的由来,汉伶玄的《赵飞燕外传》记载,有一次,赵飞燕在高台上表演《归风送远之曲》,冯无方在一旁吹笙伴奏,众人正酣之际,忽然来了一阵大风,赵飞燕随风而舞,却似欲同风飘去。成帝越看越不对劲,马上叫冯无方拉住赵飞燕,冯无方急忙上前,紧紧地抓住她的裙摆。待风停后,冯无方才松手,赵飞燕的云英紫裙此时已经起了许多褶皱。之后,这种折叠有褶皱的“留仙裙”就在宫中盛行了。

1650943642-H487AB4KPHOJLKN

竹林七贤:宽衣博带先锋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这七个老友经常聚在竹林里喝酒、纵歌,肆意酣畅,穿柔软轻薄的衣服,腰系长带,随性不拘礼法。他们在当时算是文化名人,相当于今天的明星。

宽衣博带流行的成因除了以上这种说法,也有人分析其很可能与当时盛行的炼丹吃药有关,这种药是毒性很强的五石散。虽然在吃这种药之后会红光满面,皮肤变嫩,能给人一种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的错觉,但这实际上就是在慢性自杀。

1650943647-UYD3PMX3@OO9LO73D

貂蝉:耳坠创新设计师

貂蝉自知有闭月之容,亦深知时人讲究“耳大如轮,眼大有神”,耳垂小意味着没福气,自己又恰好有这一缺陷。在当时,妇女戴的大多是耳环,为了能有更大的把握,她找首饰匠为她订做一对沉甸甸的耳坠。戴了一段时间,这对耳坠不仅使其耳垂变大,还为她添了不少姿色。后来,计划顺利进行,董卓和吕布也如料想中的那样斗得你死我活,最后,吕布把董卓干掉。从此,戴耳坠的风俗就在民间形成了。

1650943644-O10DH9Y3T75@VOBX7QG

谢灵运:谢公屐产品发明人

木屐之所以在南北朝流行可能跟当时的自然环境有关。一是气候炎热,二是多雨,道路上有很多荆棘,且雨后会泥泞不堪。

当时最有名的木屐是南朝著名诗人兼旅行玩家谢灵运发明的旅游鞋——谢公屐,它的鞋面跟我们平常穿的鞋差不多,鞋底则是两道可随意拆卸、安装的屐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卸后齿,具有舒适、省力、防湿、防滑等优点和功能,这款鞋子的独特与过人之处就在于此。这款鞋子一经推出就深受寄情山水的潇洒人士欢迎。

1650943635-HKQO6ZA45_L5V9AJZ4

杨玉环:石榴裙推手

石榴裙的出名归功于杨玉环。杨玉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相传其喜欢石榴,唐明皇就为她在宫中种了许多石榴树。

有一天,唐明皇跟群臣一起开宴会,杨玉环在宴上故意弄断一条弦,唐明皇问起原因,她表示臣子老是侧目视之,不向她行礼,对她不恭敬,所以司曲之神为她鸣不平。唐明皇深信不疑,并下懿旨规定每个人见到贵妃都要行跪拜礼。皆因杨玉环平日喜欢穿绣有石榴的裙子,“拜倒在石榴裙下”就流传开来了。

1650943645-OPKDJN58MHBG@KC7Z@CIQ

武则天:铃铛裙个性化定制者

武则天中年时,因她的腿与绸缎裤子时常摩擦出“哧哧”的声音,很是苦恼。有一天,她到兴庆宫散心,风儿吹过楼阁上的铃铛,铃铛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一声音点燃了她设计的火花,她让宫女给裙子缀上小铃铛,这样在掩盖住“哧哧”的声音之余,还能听到叮当作响的愉悦之音。她给这种裙子命名为铃铛裙,之后这种裙子从宫中传到了民间。

1650943641-EBZ8TB@Y3LZ8M63C3E

苏东坡:东坡巾产品代言人

《东坡居士集》有一句:“父老争看乌角巾”,这里的“乌角巾”也就是东坡巾了。东坡巾的风靡,并不是因为戴起来有多酷多帅,而是由于苏东坡喜欢戴这款帽子,粉丝们爱坡及巾,即由苏东坡自有的文人雅士品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引领,再加上粉丝效应使然。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不曾出现断代的文明古国,在长久的历史时间跨度中,文化相继传承,但各代服饰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特色。

这些表现内容不一的各时代礼服,不仅对不同朝代的统治起到了巩固作用,而且还装点了时代,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流的视觉标识,正如明末学人叶梦珠所言:“一代之兴,必有一代冠服之制。”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