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garden-1264967_640

王阳明的«传习录»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重点都在上部与中部,下部是对前面的一个延伸,主要是回答别人的疑问。

比如,有人问:我一天事情很多,忙得很,哪有功夫去致良知呢?

这就不究竟了,这就把致良知和做事当成了两个东西,他们是一个东西,做一切事的当下就致良知,致良知贯穿于一切事,不存在悬空去致个什么良知。

良知就是天理,就是本心,所以时刻存天理,回本心,用本心关照一切事。本心本来就定,这就叫“动亦定,静亦定”,动静是在相上才谈动静,本心上没有动静,非要用动静形容,就是本来就静,本静。

又有人问:我现在生病了,不能格物了,怎么办?这又不究竟了,这又把格物和生病当成了两个东西。

格物就是专注在事物上,专注就是意诚,意诚就是正心,正心就是本心,就是用本心关照一切事,包括生病。

那该吃药就要吃药,该休息就要休息,剩下的干什么呢?就要保持心情的愉悦,因为本心本来就愉悦。

保持心情愉悦就是回本心,就是存天理就是致良知,有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用功,功用在哪里,保持心情愉悦就是用功,就是下功夫。

又有人问:这个习气刚起的时候,妄想刚起的时候,烦恼刚起的时候,马上就意识到,就去觉察,容易克服,如果是在中间或者后面,就不容易克服了,就会拉扯,很痛苦怎么办?

始终就坚持一个方法,就是致良知,也就是当下直入本心。

习气起来了,当下直入本心;没有撼动,当下直入本心;撼动一点点,当下直入本心;撼动很多了,当下直入本心;全撼动了,全破除了,还是当下直入本心。

这就好比是手脏了洗手,不是先把指甲放在水里,再把手指放在水里,再把手背放在水里,再把手心放在水里……而是把手全部放在水里洗,没洗干净,再把整个手放在水里再洗……直到洗干净为止。

也就是单刀直入,不假方便,不要采用方便法门,妄想起来了,不用另一个妄想去替代它,以妄制妄,永远都出不了妄。

我们要对自己的本心有信心,要始终彰显本心的勇气,不要气馁,不要认为这次撼动了,下次又复发了,或者说这次根本就没撼动,马上就换方法,没有什么其他方法,只有回本心这一个方法,所谓的其他方法就是退到相上,那问题就永远都解决不了。

所以不要在相上看问题,要始终在本心上看问题,如果在相上看问题,这本身就会产生问题。

比如,相不断的生灭变化,这叫无常,诸行无常,人生无常,可是这个相的生灭变化又是不停的,所以它又是常的,于是就会产生出一个奇怪的话: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那到底是变还是不变?

如果纯站在相上去探讨,在逻辑上去探讨,就会出问题,站在本心上就不会出问题。

事实上这句话包含了性向一如。相上我们才说生灭变化,在本心上没有生灭变化,因为一切相都是本心自己的显化,都是本心自己,本心从来没有变成其他的东西,所以不存在生灭变化,只有本心自己的明亮与观照。

所以不存在什么生死,所谓的了生死就是了知道没有生死可了,这个知道就是心知,心知就是觉知。

我们平时所说的知不一定是心知,有可能是头脑的知,也就是意知,也就是逻辑上知道了。也有可能是眼睛知道了,叫做眼睛看到了,也有可能是耳朵知道了,叫耳朵听到了。

问题就来了,既然站在本心上,一切都是“不变”的,那后面又有变化两个字,怎么理解?

其实还是王阳明看花的那个解读,站在本心上,没有物,只有本心自己的明亮,但是同时要知道,站在眼睛上是有个物的,是有个变化的。

我们要知道这一点,这个知道就是心知,觉知,就是观照,就是觉照,就是我们要知道相会显现,相在其他相的眼中是有个不同样子的,是有个所谓的变化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