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运提示:
大暑代表高温酷暑伴雷雨风暴,农作物迅速生长:不妨煮冬瓜水消暑解毒,有助袪湿消肿。
大暑为二十四节气的中气,一般在阳历七月二十二日前后,2020年7月22日则是本年之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从前民间有句谚语「小暑大暑无君子」,意思就是大暑时节天气酷热难挡,人们只想脱去上衣解暑,完全没有顾及君子应有的风范。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也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日子,即所谓的「最热三伏天」。「伏」有隐藏之意,故人们在大暑期间也要用隐蔽伏居避暑。
另外,大暑这个节气不但温度高,而且阳光猛烈、时而雷暴及雨水伴随,故对于农户来说,大暑也是注意农田灌溉水量的季节,以免出现干旱。
大暑三候为「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萤火虫分为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会产卵于落叶及枯草之间,初伏时正值萤火虫破卵而出的时候,但古人对生物的知识较缺乏,因此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化而生。
二候时天气郁闷热焗,土地潮湿,这种气候最适合嗜水的植物生长。三候时早上的湿气上升,午后时有阵阵雷雨出现,雨势大但时间不长,故可以稍稍缓和一下暑气。
「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现时山东地区仍有此习惯,原因是人们相信羊肉能清热解毒,驱走体内五脏的积热。而且在酷热天气下喝羊汤,人体必定会大汗淋漓,故能将体内的热毒随汗水同时排出。
另一有趣习俗则是送「大暑船」,此传统在浙江台州沿海一带已有数百年历史,意思是把「五圣」送出海,以保渔民平安。
传说于晚清时期,椒江葭沚一带瘟疫流行,尤其以大暑前后疫情最为严重,民间认为与五圣(即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史文业、钟仕贵)有关。由于五圣属凶神,人们既要供奉、又要送走它,故除了建庙祈福外,还会在渔船上放满祭品,并沿江送至海上供五圣享用,以祈求五谷丰收及生活安康。
民间也流行大暑吃仙草,仙草即广东人说的「吃凉粉」,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属消暑又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现时粤港地区仍有大暑吃仙草的习惯,目的是解暑清热。
另外大暑前后,即农历六月十五日左右是全年的一半,故民间有庆祝「半年节」的习惯。人们会在这天拜祭神灵,然后举家聚首一堂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加上红面搓成的一种应节食品,类似现时的汤圆,并多会煮成甜食,象征一家团圆、和谐甜蜜。
大暑时热力于半空弥漫,地上的水分亦被蒸发,如果加上阵阵骤雨,置身其中就像处于大蒸炉当中,又湿又热相当难受。
在大暑时节,人体容易出现全身乏力、头昏脑胀、心悸胸闷、口渴恶心等症状,正是「中暑」的征兆。
而在于玄学角度,夏季火旺水弱,特别容易有喉咙、气管及肺部问题,故大暑节气的饮食养生可以清热毒袪湿为主,多吃荷叶、西瓜、海带、海鲜、云耳、莲子、冬瓜、扁豆、薏仁等食物,既可健脾开胃,又可增进食欲。
另外,很多地区亦有大暑喝冬瓜水解暑的习惯。煲冬瓜水时可随个人喜好加入扁豆、赤小豆、莲子、百合、玉竹、肇实、薏米、莲叶等去袪湿功效的食材,而冬瓜切记连皮同煮,因为冬瓜皮有利水消肿功效,效果比起冬瓜肉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