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也叫大年三十,除夜,岁除等,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对中国人来说,除夕有着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祭祀先祖的意义。那么,除夕还有哪些习俗呢,快来看看你知道吗?
年夜饭
除夕晚上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据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中的记载,吃年夜饭的习俗,至少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因为正值深冬,北方人常在饭桌中间布置火锅,以便家人吃到热乎乎的饭菜,因此也称围炉。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包括水饺,年糕,长年菜,鱼等。北方人讲究阖家团圆时吃水饺,再加上水饺的形状神似金元宝,所以除夕吃水饺,寓意新的一年富贵团圆人长久。年夜饭吃年糕,取其“年年高升”的好彩头。
饭桌上的鱼不能全部吃完,因为要留下一个“年年有余”的好彩头。吃长年菜,代表着对家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南方人年夜饭则多吃烧肉,鸡,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发音相近,代表了人们的美好心愿。
按照旧时礼节,除夕夜的座位次序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辈分最高的长辈坐在年宴首席,末席坐最低者。若是宴请,则首席为最尊贵的客人,主人在末席。首席未落座,众人皆不能落座,首席未动筷,众人亦不能动筷。
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大事,这一天,老百姓们都会在供桌上摆上丰盛的饭菜,随后点燃香烛,由长辈带领子孙们进行叩拜,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北方的一些地区还会在家中烧纸钱。
踩岁
除夕夜,我国很多地区都要进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子里用芝麻杆粘上卷成元宝形状的黄纸,然后攒成一捆,称其曰“聚宝盆”。然后,全家人再用脚踩碎,因为“碎”与“岁”谐音,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寓意,表达新的一年家道兴旺的祈盼。
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十分讲究,所用铜钱要为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起来,有的要穿上百枚之多,取其“长命百岁”之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加直接纯粹,长辈们把压岁钱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红包里,然后发给孩子们,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这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刻了。
守岁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早在西晋时期的《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在这个夜晚,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不能说晦气话和不敬的话,否则一年都会倒霉。
忌打碎器物
除夕时要尽量避免打碎器物。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打碎碗碟杯盏,意味着新年“破运”。若是不小心打碎,长辈们会赶紧用红纸将碎片包起来并口中默念“岁岁(平安)”来冲散这个霉运。
随后再将用红纸包起来的碎片放在神案上,等到出正月之后扔掉,便可化解此灾难。所以,人们尤其注重除夕这天的言行举止,以求得一个吉祥如意的太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