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养正,这是强调道德人格的培养,古人认为德性养成需要从娃娃抓起,《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说是识字教材,实际上还是道德伦理的教育,这是文化基因的传承。其他还有《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教材,一般包含劝学、声律或百科知识等内容。专门的道德人格教育蒙学教材,非《论语》莫属,但是《论语》已被搁置上百年,别说蒙学阶段没教《论语》了,大人们又有几人读过《论语》呢?所以就需要大人和孩子一起读《论语》,最好是亲子共读,孩子9岁以后就可以读。除了道德伦理教育,古人还重视文字的认知和思维训练,上古时候,国子八岁入小学,先学六书,这是文字的造字法,可以知文字意义的所以然,本身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但是这个教育过程也被中断了,非常可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依然是懵懂的,清人王筠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写成《文字蒙求》一书,非常有益于孩子的识字教育和思维训练,值得推荐。另外,思维和语言能力的训练还包括文言句读,这也中断一百多年了,现在的孩子都文言,都是加上标点的,其实如果句读的童子功训练,加上标点也没用,依然是读不懂。古人积累了几千年教育经验都给抛弃了,留下了太大的缺憾。
以上只是蒙学教材举要,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蒙学教材不计其数,需要仔细甄选,分类,既要传承,又不能落伍,这是一个大工程。就目前而言,儿童阶段已感觉到内卷的压力,快乐童年受到威胁,就蒙学教育而言,首先还是要重视德性养成,其次要倡导快乐教育,培养学习兴趣,虽然艰难,但是不能轻言放弃。第三是新蒙学教材的编写问题,侧重德性,识字,启智,逻辑思维,笃行等诸多方面,同时也结合当下的社会和多元化的世界,真正提升未来国民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创造能力。单纯的四肢勤奋是不够的。边实践边落实教材,教材就不至于不接地气,所以一线教学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