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思维应该是,君子达于道,通于器,但古人却说,冥于道,绝于器。
关于器,诸子所说也类似。但是冥于道,这个道理阐发的少。
这篇文章一发,感觉会有不少朋友取消关注了。
文艺不一定非要颓废孤僻,也不是非要阳光治病,这都是次一级的东西。文艺可以像辛弃疾一样雄壮,也可以像博尔赫斯一样睿智。更有趣的是,文艺也可以像易经一样奥妙。
东晋有个词我很喜欢,叫,超超玄著……
比如,最后一卦,未济。谁能想到,未济,亨?这是不是死马当活马医?或者安慰托辞?
当然没那么无聊。因为,二三四五,正,中,应,至少必得其二。中位是一定要另眼相看的,所以,后来老子推崇柔,这是不对的。柔也好,刚也好,得中,都是好事。其次,正和应,不可能都没有。想一想,完全不正的归妹卦,二五必应;完全不应的中孚,三五必正。这是公理,不是公设。
还不同于,所谓的辩证法,非要从好事里看出坏,从坏事里看出好。不是这样。福祸相依,搞得人们福的时候不敢喝酒,祸的时候嘻嘻哈哈,这不有病吗?坏事就是坏事,我们心碎,胆寒,只是,没有绝望而已。缺少了人情味,就会古板;缺少了形而上,就会庸俗。我们拥有很多种价值,让它们各安其位不好吗?
当然,这是很难构建的。因为,01和奇偶位置,要么对应,要么不对应。但是,二三得六,这里还有一个三爻为一卦的问题。不过,排成六爻,123456,还是三奇三偶,奇迹出现了,因为,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所以,2345才是重点。也就是,我们说,八卦,说,六十四卦,少了2的4次方,16。
对于2345来说,3是下卦之极,刚位利阳。5是上卦之极,还是奇数,还是刚位,还是利阳。如果万一,阴处五位,至少得中,纳刚以诚。说实话,这个世界,还配不上让人类绝望。尤其是拥有易经的民族。
说实话,我看到最后一卦未济时,都感动了。鬼方必伐,大川必济。君子有光,小狐不弃。易经是读不完的。
据我考证——笑——最早的传销行为,出自晋抱朴子。
说,有个太守姓马,这天,一位老乡来求马太守帮忙,说自己穷得过不下去了。
我想起上学时排队打饭,总有人想加塞。但有些人会让加塞者排在自己身后。这样,加塞的人不在意多一个人少一个人,同意加塞那位,自己利益不受损,后面的其他人,前面多出一位,多在哪里也都一样。
马太守类似。他给小老乡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出门行医。
当然,前期宣传很重要。太守让自己那些门客出门吹嘘,神人道士,能让瞎子睁眼,让瘸子飞驰。
但,精髓来了,嘱咐那些病人,对外只能宣称有效。因为,你这样说,法术才能起作用。如果你说无效,法术就没作用了。于是,雪球越滚越大。
这特么,是最早的传销吧?
马太守应该再加一句,你出去安利的人越多,你的病好得就越快。不不,应该是,安利到相信为止,这样的人越多……
开始我想,这是超·庞氏骗局啊!没有塌方的危险。后来想想也不对,或许大家一起发现无效呢?但人家是以法术治病,还真没准能一直滚下去。就像某蚂蚁,哪个人会说对自己无效?
马太守更应该说,你安利多少人之后,就是半仙了,也可以治病救人——挣钱。其次也是四分之一仙,下面是八分之一仙。。。
想想啊,如果不是太急着挣钱,很多传销永远都黄不了。
明知是骗,还不希望这件事黄了,这种人也活该,但第一个想出这主意来的人,也该下地狱。
马太守(出《抱朴子》)
兴古太守马氏在官,有亲故人投之,求恤焉。马乃令此人出住外,诈云是神人道士,治病无不手下立愈。又令辩士游行,为之虚声云:“能令盲者明,躄者即行。”于是四方云集,赴之如市,而钱帛固以山积矣。又敕诸来治病者,虽不便愈,当告人已愈。如此,则必愈也。若告人言未愈,则后终不愈。道法正尔,不可不信。于是后人问前来者,辄云已愈,无敢言未愈者。旬月之间,乃至巨富。
水浒好汉里面,鲁智深是没受过委屈的。何止啊,他简直快活似仙。
虽说,他救了翠莲父女,可镇关西犯的也不是死罪。鲁智深怎么都算过失杀人,否则也不用逃跑了。但一路上,顺风顺水。何止啊,五台山下大嚼狗肉,东京菜园耍杖拔柳,这比打死镇关西之前的生活惬意多了。不要忘了,他是无聊才遇到史进喝酒的,李忠还搞得他很烦。
而武松呢,难怪金圣叹说他是神人,因为他的特点就是,不相信天道,天也有不会作天的时候,如果有天道,不须替天,我就是天道。我可以春风暖人心,也可以秋风扫落叶。因为天就是这样。这不是人,这是神!
再说杨志,他的问题在于,太想往上爬了。他的遭遇,都源自驿动的心。当然,祖上显赫,咱也不是责怪他。可是,我严重怀疑,在昌明之世,杨志是否能遂心。
那么,林冲呢?林冲其实没做过什么好事。他就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小角色而已。他一再被冤枉构陷往死里整,也不想到反抗。可是,越是这样,越让人放心不下。
我时常想,为什么我无数次地听野猪林呢?
我从未也从未想过在体制里混,我脾气臭,一言不合就绝交,我最烦仰人鼻息,哪怕吃糠咽菜。等等等等吧。按理说,我跟林冲实在无法共情。确实,现代人,都喜欢放大自己的委屈。但我一把年纪了,觉得自己死有余辜。。。
再说,林冲委屈,他有卢俊义委屈吗?有孙立委屈吗?断林冲一个交友不慎,不过分吧?
卢俊义游戏玩到一半,已经功成名就。某天更新了补丁,号就没了,跟谁说理去?
孙立更惨——以前写过长文,这里不再赘述。
可是,为什么林冲一副心事忡忡的样子,就让人那么挂怀呢?
我觉得,林冲的遭遇,违背了天道。林冲更像是被恶霸给糟蹋了!
这世上清清白白的人多了去了,但是,就像张国荣一样,大家总希望那些活得漂亮的好人,能被上天宠爱一些。
如果反倒遭遇不幸,这是天不守信。
为什么疾风骤雨不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暴发呢?因为花都没了,怎么向荣?
为什么秋冬草木凋零,大家只是伤感,不会心烦呢?因为生杀之道,消息之理,要讲个守恒。
天地不仁,指的是,没有特意去仁。但你专门捡美好的东西消灭,那就是天地残暴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卢俊义孙立等人,一点都不冤。这个没有天理的时代,你们干嘛呢?
电影《功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你能力太大了,逃避不了。
当然,可能有人说了,平凡的人,就活该吗?
正态分布懂吧。
下刀子和下及时雨,都大概率落在你们身上,快消停的吧。
古代似乎没有镶牙这一说。
我觉得,年纪大了,头发白了,也挺好。
年轻时我头发黑得被理发师怀疑染过,当时我反而感觉,半白的头发显得有气质。更像是自己努力过的结果。当然,现在如愿了……
不过,门牙要是掉了一个,就真不雅观了。
所以,辛弃疾在寺院里遇到粉丝,就很尴尬。因为他当时头发白了,牙也缺了。
想起粉丝跟周星驰说,怎么不像电影里那样笑?周星驰说,年纪大了,嘴巴张不到那么大了。
但辛弃疾是谁?他会老?
马上写词——
水调歌头(元日投宿博山寺,见者惊叹其老)
辛弃疾 〔宋代〕
头白齿牙缺,君勿笑衰翁。无穷天地今古,人在四之中。臭腐神奇俱尽,贵贱贤愚等耳,造物也儿童。老佛更堪笑,谈妙说虚空。
坐堆豗,行答飒,立龙钟。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盘狭路,拄杖倚墙东。老境何所似,只与少年同。
辛弃疾另有一首卜算子自嘲齿落——
卜算子·齿落
辛弃疾 〔宋代〕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末句典故出自世说——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但就像原文说的,小孩子掉牙,是因为要长正式的牙,跟老年人掉牙两回事。
破阵子·赠行
辛弃疾 〔宋代〕
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后歌。新来白发多。
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我定思君拼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
年少时满眼春风,而如今秋风落叶。呆坐时总去静想心事,偶尔也翻翻醉后的微博。可怜白发多。
你走之后,想来明天我又该喝得扶头颠倒,到时候却请谁来伴舞婆娑?我会想你想得心脏疼,你却不会像我想你那么想我。
哎,洗洗睡了。
女人不能上龙舟,这还真不是传统。
批判糟粕,也不要说,是因为某些传统不适应现代社会了。先秦是很尊重女性的,汉唐也不错,只不过宋儒开始变态而已。这不是用今天的思维批判古人,宋儒在宋朝就没起好作用。到了明清,思想禁锢,文人不敢谈论现实。致使清末,女阴不洁这种傻逼观念都能大行于世。
这恰恰是传统衰微的结果!
屈原是可以以女性视角写诗的,不了解当时的背景的话,都容易觉得他是同性恋,哪有把上司比喻成夫君的……然后纪念他的人,认为女性不干净,而始作俑者,那些宋儒们,今天粉丝越来越多。单以哲学论,朱熹二程格出个卵子来啊?邵康节直把易经改成了鬼画符,遗祸更甚。现在的八卦图,很多都是北乾南坤,那都是邵康节篡改的。
鲁迅从仁义道德里读出了吃人,可是到底是谁建立的礼教?为了彰显现代,就把古代一棒子全打死。如今恢复自信,就一网子照收,直愣得像条狗。
如果不说清楚这些,就会觉得,从古至清都差不多,现代社会才有所解放。
另外,据我观察,以省份论,好像山东和广东最迷信。尤其香港人,迷信成猪头。
也就是说,很多现代人,还是明清的孽子而已。不服气的话,想想这个——
你在乎自己的财运吗?
如果你看见哪里挂这这个图,当对方在扯淡就好,他说什么都不要信了。
首先,易经原文根本没有所谓的阴阳思想。其次,后来孔子提到的阴阳,只是文学表达。再次,阴阳也不可能互相转化。
但,最重要的是,这幅图,方位标错了。
易经有方位,但乾在西北,坤在西南,艮在东北,等等。这图是宋朝人邵康节改的,就是写一去二三里的邵雍。
其实,所谓的河出图洛出书,只是先民的美好想象而已。因为,那么复杂的思想,怎么能是人类想出来的。
作为现代人,我们反而觉得相信那是一个或一群活人想出来的,才最伟大最神奇。
后来人搞出的五行也是扯淡,但扯得比邵康节早多了。不过还是和易经无法相融。
傻子都知道,8不能被5整除,这就不和谐。其次,重叠的部分也有矛盾。金庸笔下的黄药师住在桃花岛,因为东方属木。可是,易经里面,东方是震,巽才是木。
当然,十翼也不是易经原文,不过,至少它们是比较融洽和谐的。
庄子说,人心大坏啊!
战国时期,太多人明白,自己写点东西,可能也会被后人尊崇。就纷纷著书立说。反而像孔子这样想解释点什么的人成了少数。
当然你可能说了,邵康节不傻,不知道自己在乱改吗?因为他太在意占卜。那可是活字印刷的大宋啊!当然,今天占卜风潮只增不减,想到这些我们就无法乐观。我的意思是,邵康节走火入魔了,才自创先天八卦的。
当然,邵康节的品性是一流的。但也说明了问题,一个一流的宋朝人,就这思想水平……
当然,我不是说经典一成不变,易经也是变易。我是说,要么你诠释,要么你批判。你不能自己改完举高高。你当这是唐诗呢,可以乱改的。流传起来,是会影响多少代中国人的观念的。如果地府真的有判官,判的就不能只是你的在世所为,一定还要包括对后世的影响。就像洛克自己写书时可能像修狗一样单纯,但那些理论成了欧洲人屠杀印第安人的理论依据和文明自信。古人说,功过自有后人论,如果地府里没有判官,那后人就把你挖出来再论死一次!
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易经还差四卦就看完了,有点淡淡的忧伤。我从未这么集中看过一本书,当年读赵汀阳的支点,也断断续续。
越看到结尾,越回想所有这些卦象。感觉多数都是这样——
比如吃饭,初就是没吃,二就是半饱,三就是不吃,四补吃,五大吃,六撑死。
比如恋爱,初就是单身,二是动心,三是矛盾,四复合,五热恋,六分手。
甚至乾卦这么牛逼的爻辞,也是这个过程。初潜龙勿用,二见龙在田,三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四或跃在渊,五飞龙在天,六亢龙有悔。只不过乾坤两卦多出一爻。用九群龙无首,意象太丰富了。或者可能就是先民开了一个玩笑,如果你认为你理解了,那么你一定是误解了。群龙,无首。
写文章也是,初为起手,二进正文,三抛悬念,四为浅解,五出大骇,六荡余波。
当然,还要看得位与否,乘承应进。拿六来说,可能不是分手,而是升华成挚友或亲人。甚至艮卦上九,敦艮,就热恋到老不行吗?只不过凡事小心所谓周郎妙计吧。
诸子所谓过犹不及的道理,就是三上的对应。
六十四卦,或许半数如此。之后,你就会关注那些并不如此的特例,对称,比例,取反,颠倒。也就是说,符号是基础,是可以抛开文字来谈的。倚数倚数,数才是支点。只不过先哲并未离事言道,否则就是数学了。
当然,易经的支点跟笛卡尔要找的支点不同。因为,笛卡尔希望那个支点上面是用逻辑建筑的大厦。但中国古人更希望周易建立在意象上面。这是根本思维的不同。要而言之,不能没有根基是相同的。
那么,真的过一个经验主义的生活不行吗?那样就会像德国人嘲笑英国人一样,成为小市民。反过来呢?就成了德国人那种哲学气质没得说但是忽略了人情冷暖。而中间的桥梁可以用逻辑来建构,法国人成功与否,各有结论吧。
但又跟柏拉图说的那种,我们按照万事万物的理念来要求具体事物,也不一样。
梦到很多同学,栩栩如生。当时我躺在一个山坡上,下面好像是间破旧的厂房,他们在乱跑。
忽然我的小腿被一个火盆烫了一下,我就想,如果这是梦,我不会觉得有必要设置得这么严谨。那我如何确定这是梦呢?
逐渐天就黑了,我忽然想到,我对星象不熟,如果天上有清晰的二十八宿(呃,之七),那说明这个梦至少不是我设置的。
于是我看夜空,先是北斗七星,这傻子都知道,然后就乱了,甚至出现了文字,像论坛回贴一样。我当时就想笑,自己还是骗不了自己。
这是知的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中间我醒了两次,但是间隔的三个梦是连续的。当时我醒了就很懊恼,我逼自己一定要继续梦到那个人。她穿了一件褐色毛衣,触感到现在我还记得。
后来就是无限重复——醒了——还是梦——醒了——的过程。在我那个小屋真正醒来,除了伽利略,其他并没有让我更熟悉,相比梦境。
有科学思维,逻辑思维,也有意象思维——赵汀阳语。现在做梦,都太抽象了。前晚梦见伟人的名字。当时想,泽为兑,东为震,震下兑上,这是豫卦啊。
豫: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建侯就是立国,其他也都对得上……
巧了,豫卦六二,介于石。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者,言君子既见事之几微,则须动作而应之,不得待终其日。言赴几之速也。“《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者,此《豫》之六二辞也。得位居中,故守介如石,见几则动,不待终其一日也。“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者,此夫子解释此爻之时,既守志耿介,如石不动,才见几微,即知祸福,何用终竟其日,当时则断可识矣。
蒋确实很擅长见机行事,早年驱许排胡抑汪,搞得有声有色。当然,不俟终日,反过来说,介着介着不装了,那么,本来面目正与不正,就很难说了。
而且,居中得正,这个美好意象,最早不可能来自孔子,也不可能来自中庸。因为中庸所属的礼记,也不会早于周。甚至,我觉得,比易经还要早。
比如,有人说,仰韶出土的带耳的尖底瓶,就是后来孔子说到的,虚则欹,中则正,慢则覆。只不过后来用作警戒之器。我查了一下,学界还没有定论。但是,中而正,形诸文字,当在观念形成之后。
前段时间,遇到一道物理题,考重心的,就直接把尖底瓶联系到了宥坐之器。我觉得,最难解释的,不是瓶底没有烤痕,瓶口太小之类。人们说,汲水,装酒,等等,都解释不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设计成满则覆?这件事事关重大,因为,国家的名字就是中。
扯远了,回到名字。
我不是在说,一个人起了什么名字,命运就注定了。我只是觉得这些巧合很有趣——所谓听懂掌声……
再说了,叫中正的人,也未必中正。
再联想到字。系辞,润之以风雨。风雨,涣卦。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如果牵强,那就彻底牵强。我觉得,中山不是一个好名字。
艮的九三,艮其限,裂其夤。分裂之意。孙先生死后,国党闹了几次分裂,数不清。反倒是,被逼到台湾,才从根本上缓解了派系矛盾。当然,有人说了,中山国早在周朝就有了,怎么说呢?
中山国的命运还好吗?东北为艮,山只得中,中而不正,凶多吉少。
日月
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支道林闻之曰:“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可是人的眼睛就是这样,没办法直视正午的太阳。
不过,南人北人以外,有个西方狠人,盯着太阳看了几个钟头,瞎了三天才复明。这个狠人就是牛顿。
注:支所言,但譬成孙、褚之理也。然则学广则难周,难周则识闇,故如显处视月;学寡则易核,易核则智明,故如牖中窥日也。
逆风家
说有个北方杠精,来到瓦官寺,但被支道林给灭了。
但是,另一位大师法深和尚也在旁边,却笑而不语。别人问他,你不是最擅长逆风而进吗?法深还是不语。支道林替他说,“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风?”
到底怕不怕逆风?譬如檀香,逆风不灭。但俗人无缘而已。
有北来道人好才理,与林公相遇于瓦官寺,讲《小品》。于时竺法深、孙兴公悉共听。此道人语,屡设疑难,林公辩答清析,辞气俱爽。此道人每辄摧屈。孙问深公:“上人当是逆风家,向来何以都不言?”深公笑而不答。林公曰:“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风?”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世说
尝讲《易》至《鼎卦》,帝问:"九四象如何?"安国对:"九四上承至尊,上(疑为下)应初爻,行重非据,故折足覆餗。亦犹任得其人,则虽重可胜,非其人,必有颠覆之患。"帝称善。《宋史·列传》
古代也是这样,随便拿出一卦一爻,能讲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来,这是读经。邵雍那种画先天梅花占之类的理解,跟过去东北跳大神的老太太同理。
古籍《宋史》又载,朝恩讲《易》,征《鼎卦》“覆餗”之义, 以讥元载。这比用金庸小说人物来指称对方,如何?
宣武集诸名胜讲《易》,日说一卦。简文欲听,闻此便还,曰:“义自当有难易,其以一卦为限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