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的播客中,我们以晋朝为引,讲述了古代占卜的方式以及它们在不同场合的应用。
其中呢也讲了以郭璞为代表的占卜家的故事,包括播客之前讲过的京房,管辂在内,这些算无遗策的占卜家们备受皇室的恩宠。每一次的占星望气,乃至易经起卦都能左右皇帝的决定。
那么,像郭璞这样的占卜师在古代的地位是否真的如此备受重视呢?
实际上,郭璞之所以有资格进入正史典籍,除了他“推步尤精,虽京房管辂不及过也”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有忠心晋室的价值观,以及擅长诗词歌赋,“为中兴才学之宗”。
即使如此,郭璞在晋元帝身边获得的最高只有著作佐郎,尚书郎这样的官职,著作佐郎是负责辅佐著作郎,册编史料,撰写国史,也就是助理编辑。
而这个助理也是因为汉元帝读过郭璞的《南郊赋》之后,因欣赏他的文采而封赏的。因此郭璞也常常感叹自己才高而位卑。
连郭璞都如此,其他占卜人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晋朝在郭璞之下,又擅长占卜的大家其实也不少,比如擅长望气的陈训,擅长占星的步熊,而他们最多也就担任了参军这样的幕僚职位。若是在他们之下的,混一个芝麻小官都难上加难。
占卜师的地位不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的出身不高。郭璞的父亲虽然是太守,但他也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从平民升迁上来的,是个“官一代”。
在晋朝这样的门阀社会下,郭璞这样的“官二代”也不过是个“寒士”罢了,在名门大族把持的朝廷中只能是个“臭外地的”。
而另一方面,其实占卜在晋朝并不算是什么“高贵”的技能。
史书中说“郭璞好卜筮,晋绅多笑之”。晋代名士中常见的放纵糜烂的生活方式,史书中会说他们“徜徉姿肆,放达不羁”,而对郭璞的评语就是“嗜酒好色,时或过度”,也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了。
这是由于魏晋玄学重视的是“玄”,通俗点来说就是“不接地气”。
我们可能觉得占卜已经是非常“玄”的东西了,不过对于魏晋名士来说,这种有“实际功用”,能够当做“吃饭家伙”的技能,统统都俗透了,只有每天畅谈老庄,不闻窗外的活动,才符合清谈的“清”字。
不过当郭璞为国捐躯之后,皇帝追封郭璞为弘农太守,并且他的儿子郭骜在成年后也官至临贺太守。
这下郭家有了三代太守,从“寒士”晋升为了“名士”,郭璞的占卜也就不再那么“俗气”了,被后来的史官们浓墨重彩的写入正史,让后世的我们能够分析他独特的占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