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朱元璋是个乞丐皇帝,他的经历和刘邦有些相似,都是起源草根,从一个普通人走到了皇帝的位置。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朝,再次开创了一统中原的局面,从这一点上来说,朱元璋能做到,是很不容易的。
但功劳归功劳,朱元璋在位之后的明朝,又走向了历史的另一个轨道。
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在他的统治之下,明朝的皇权系统达到了最顶峰的状态。
实际上,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朱元璋就和当初的刘邦一样,变得敏感,害怕,又充满忧虑。
他既担心自己坐不稳王位,又担心有一天背后被人捅一刀,所以他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为此,他几乎不惜一切代价。
不知道这样的方式,对朝堂和社会来说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种残忍的破坏?
总之,谈起历史的时候,我们总会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天底下的事从来没有那么多的美好,反而带了些许的荒谬和无奈。
杀,杀,杀。
朱元璋当政的那些日子里,杀了好多人。
开国功臣被杀,武臣被杀,文臣被杀,不听话的地方巨室也被杀,甚至连自己的亲侄儿,亲外甥,朱元璋也没有放过。
最著名的要数胡惟庸一案。胡惟庸本是当朝丞相,他性格耿直,有些刚愎自用,因此与朱元璋在一块,两人多有相冲。
因胡惟庸而受牵的人物就有几十号人,都是朝堂之上颇有身份的高官。
朱元璋解决了胡惟庸的问题以后,干脆把中书省都给免了,从此皇权与相权合二为一,天下再没有人与其抗争,自己为一家之大。
除此之外,武将文臣被杀的也不少。义子亲侄朱文正以“亲近儒生,胸怀怨望”的理由,被鞭死。这位小将跟随朱元璋多年,曾坚守南昌七十五日,为朱元璋奠定王业基础立下汗马功劳,却不曾想是这样的结局。
还有开国幕僚宋思颜、夏煜、高见贤、凌说、孔克仁等人最后都被杀害。
有位官员名叫叶伯巨,他实在无法忍受朱元璋如此残暴的行为,便以星变上书,论述其用邢太过苛责。
结果朱元璋看了文书以后气急败坏,叫嚷着定要亲手将他射死。不久,朱元璋就将他请入了刑部,结局也就没有结局了。
朱元璋在为那么多年,到后来,连他自己都承认杀得人实在实多了。
十八年九月,朱元璋给萧安石的子孙符上写道:
“朕自即位以来,法古命官,列布华夷,岂期擢用之时,并效忠贞,任用既久,俱系奸贪!朕乃明以宪zhang,而刑责有不可恕。以至内外官僚,守职维艰,善能终是者寡,身家诛戮者多。”
据说,当时有个故事,说是朱元璋微服私访的时候,来到一个破旧的庙宇。墙上有一首诗,旁边还画了一个布袋和尚。这墙上的笔墨还是新的,但写诗画画的人已经不见。
诗上写道:
“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藏。毕竟有收还有放,放宽些子又何妨”。
这个诗中的事,画中的和尚俨然就是在暗指朱元璋。
不管这个事是不是真的,可以见的,当时的社会人心惶惶,大家都很害怕灾祸会忽然之间降临到自己头上。
都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在历史上名声很不好。
其实,我个人觉得秦始皇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国内上下思想的统一。他只不过是烧了社会上的杂书,但很多有用的书籍,技术性的,知识性的书籍仍就在官府保存着。
可这朱元璋不是如此,他可不单单是什么书的问题,他是咬文嚼字地挑剔你,没有这个事也给你生出事来。
他就是要在汉字上做文章,见不得一点差池。
大明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从小出生贫寒,没上过几天学,所以有人觉得,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的自卑心理。
比如,朱元璋以前当过和尚,因此像“秃”、“光”、“僧”这样的一类词是不让说的。
还有,他曾经是红军的小兵,所以他最讨厌听到别人说“红贼”这个词,因为“贼”这个字与“则”音相似,于是,“则”也不让说。
他这个人心思很重,凡事多疑多虑。
逢年过节、皇帝生日以及皇家节日的时候,各地地方三司官和知府、知县、卫所官等都会写贺卡向皇帝表示祝贺。
这些贺词原本都是些场面话,客套话,但朱元璋偏偏会很认真,很仔细的看。非要从中找出些意思来,总觉得别人是不是在骂他,骂他是暴君,又或者是花和尚。
就因为这些事而丧命的人,前前后后也不少。
明初四位著名的诗人,高启、杨基、张羽还有徐贲,没有一个下场是好的。
有位叫做卢熊的知州,上报奏章的时候,把本县兖州的“兖”字误写成了“衮”字。
他原本请求改正,结果朱元璋看了以后,非说“秀才无理,便道我衮哩!”。
最后,这位知县被诛杀。
朱元璋当政的那些年,真正能够善终的人极少。
有位以前的幕府叫做田兴,朱元璋很欣赏,三番几次派人去找,还写信给他,言语都是恭敬之情,就希望他来朝堂做官。
结果这个人就是隐姓埋名不出来,怎么找也找不到。到最后,朱元璋也只好作罢。
功名利禄看起来光鲜亮丽,可有的时候也未必就是好事。
特务网
自古以来,皇帝当政,都害怕被人暗算,私底下他都是有自己的秘密组织的。
汉有“诏狱”和“大谁何”,三国时有“校事”,唐有“丽竞门”和“不良人”,五代有“侍卫司狱”,宋有“诏狱”和“内军巡院”
明朝便是“检校”和“锦衣卫”。
“检校”是什么?
“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奉闻”。
说白了就是专门叫个人监查京城大小官员的私生活,防止他们背叛皇帝,背叛朝廷。
朱元璋曾经派过不少官员武将去干过这个差事,连和尚都去做过。
吴印、华克勤等人,都曾还俗,做过皇帝的耳目,替朱元璋追查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可是,这事到后来就变了味,有多少人从中作梗,那些惨死的官员并非死于罪恶,而是死于诬陷。
大理寺卿李仕鲁就曾上书奋力抗争,道
“自古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而可以共济者也。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夫乃益以谗间。”
他就指出就是这些所谓的和尚检校造的孽,才让朝堂上下混乱不堪。
还有那名声在外的“锦衣卫”。
人们听到这三个字眼就害怕。
锦衣卫的前身是吴元年设立的拱卫司,后来,它成了朱元璋手中的一只私人队伍。
它的出现,真正目的恐怕就是为了维护朱元璋自身皇族自己的权力。
他怕呀。他怕自己在位的时候被人轰下去,也怕自己走了以后,年轻的皇子挡不住来势汹汹的ce反者。
所以,他需要一股刑法之外的力量,来平衡朝中的势力,关键时刻不惜栽赃陷害,甚至诬告逮捕他人。
杀,杀,杀,由于锦衣卫的设立,朱元璋杀起人来更加肆无忌惮。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终于停了下来,他把锦衣卫解散了,把锦衣卫的指挥使也给杀了,因为他觉得该杀的人都杀得差不多了。
以后他要改邪归正,讲法治了。
做完这一切以后,朱元璋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但他肯定没想到,在他死后,锦衣卫这套办法被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明朝的节数殆尽为止。
这便是我们所熟悉的朱元璋,也是我们所不熟悉的朱元璋。
可能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但怎么说呢?历史看得越久,你就越觉得有些事情好像很不可思议。
我只想说说真实的历史,真实的过去,仅此而已。
公众号:小婉的文化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