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名臣系列,张之洞无论怎么论,都在里头。张之洞是科门高第,仕途的第一步,就是翰林院编修。晚清著名的清流,有他一号,号称牛角(清流谐音青牛,人都习惯称他们为青牛)。做言官时,向以敢言著称。不过,当年的言官,真的敢言之人,下场都不怎么好,唯独张之洞,很快就外放做了地方大员,从此以后,一直在封疆大吏的位置上转,直到清廷新政,把他上调进jing做了军机大臣。
其实,张之洞是个聪明人,做言官的人,当然要言,上头是要你找群臣的毛病,闻风弹奏,当然,理论上也可以不针对个人,而对时政,社会风气发言,反正言官言官,你得言。
当然,言官不好做,因为容易得罪人,朝廷里的人盘根错节,你弹奏了一个,谁知道会碰到哪个?在中国,得罪人的事儿,是最犯忌讳的,今天弹奏威风八面,不知道哪天,言官不做了,就会有仇家寻上门来,那就该你倒霉了。张之洞深明此理,所以,他做言官也好,人称清流也罢,一般来说,话是要说的,而且往往说得很激烈,绝不像某些言官那样,弄些鸡毛蒜皮的烂事应付了事。但是,他的激烈,往往表现在抨击时政上,话说得很到位,也很深刻,但是,一般不涉及某个具体的人,这就是所谓,“但谈时政,不事搏击”。轻易不针对某个人,当然,更不涉及权贵。但是,朝中之人,看了他的言论,往往觉得解气,就忽略了他不得罪人的策略。
庚辰年护军与太监冲突之案,西太后那拉氏的太监,送食盒给那拉氏的妹妹,不带腰牌,于是跟护军起了冲突,太监恃宠而骄,竟然摔坏了食盒,回去一通告状,西太后一怒之下,就要将当值的护军问斩。此时,其曲在太监,所以,朝野哗然,众多言官和有上书资格的大臣,纷纷上书劝阻。但越劝,西太后那拉氏越是生气,非要sha人不可。
然而,此时张之洞一份奏章上去,却让西太后冷静了下来,气消了大半。原来,众人的奏折,都是是批评口吻,明着批太监,但也暗含着太后在里面。但张之洞却绕开了这些,单单就宫廷的安全,太后的人身保障考虑问题,委婉地表达了护军严格遵守宫禁制度、事实上是对的这个常识。最后,护军没有死,而太监也得到了处分。
张之洞由此声名大振,当时的首席军机大臣奕訢拿着这份奏章,连连称道不止。当然,也因此给西太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此后张之洞飞黄腾达,于此不无干系。
没别的,张之洞会做人。
作者:南山之鸣 公众号:百家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