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乙未年师兄从沈阳到西安来,几个好朋友陪同一起去乾陵游玩。
在被乾陵的磅礴气势震撼的同时,朋友的先生提出了一个深刻,非常具有意义的问题——
那些择都的帝王们既然选择了这么厉害的风水,为什么不能保其千秋基业,而总是出现王朝更迭?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我的心头,最近又常想起,遂搜寻详实资料,撰小文一篇,做简短解释,当然风水学博大精深,我个人窥斑见豹,从一个最基础的点来阐释,权作参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中国的六大帝都来看,风水各具特点,堪称佳地。帝都既然是风水中的精华,为何那些择都的帝王们不能保其千秋基业?而总是出现王朝更迭呢?
根据风水的基本理论,人们选择宅地(包括帝都)和葬地的主要标准,是要求能护卫生气,以便给后人带来好运。但即使是风水最好的地方,无论它的龙脉如何悠远,剥换如何纯正,生气如何旺盛;也无论它的案砂如何严密,有几道重围;以及它的水势如何曲折弯绕,浩大汇聚,护卫生气的能力总有一定的限度,生气或多或少总是泄露一些的。导致地运转移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 地貌的自然改变。
黄河是天地间一大血脉,原来的流向是由龙门而转吕梁,由吕梁而转太行,由太行而转碣石入海。这样,河北北自黄河,南有长江,冀都居其中。所谓黄河如带,五岳俱朝,为天下一大风水。有尧舜禹三大圣人出生于此。而且泰山也被夹在黄河,长江之间,泰山为华山以来大尽之龙,中国三大干龙中的中龙尽头。所以春秋战国之际有孔子等群贤出。但在汉代,黄河改道,穿断邹鲁之墟直淮泗,泰山居黄河之北,冀州之水倾邹鲁之地,地脉被冲断,地运也随之转移。到了元末,明太祖生于滁阳,正在淮泗之间,这便是黄河改道后地运转移的结果。
二 天候的变化。
天气动而地气无不应之。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在宫中立了一块石刻尚书,上书“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内臣主兵”。认为用南方人做宰相会导致天下大乱。到宋英宗治平年间,邵雍与人在洛阳天津桥上散步,忽然听闻杜鹃的啼叫,惨然不乐,随行者问其何故?邵庸说:“洛阳旧无杜鹃,今始至,有所主。”随行者问“主什么呢?”邵雍答道“不出三年,皇上将用南人做宰相,天下从此多事!”随行者又问“杜鹃啼与此又有何关系呢?”邵雍说:“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自南而北。今南方地气至,杜鹃得地气之先者。”至熙宋年间,宋神宗果真起用南方临川人王安石变法。
三 地貌的人为破坏。
刘基曾举例说,元朝灭宋以后,南宋的遗臣,陆秀夫仍背着小皇帝辗转奔波,在南方沿海一带坚持抗元斗争。元太史占之,认为洛阳的花石不去掉,则宋人的旺气不绝。元帝便命人移去,结果张世忠的船在海上倾覆,南宋灭亡。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建都的王朝寿命往往要长些。而在南方建都的王朝多半祚短,流转频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黄河,长江的风水作用不同。黄河水浊聚脉,有不断发展扩张的趋势,故建都于此既兴盛又长命。如黄帝藏于桥山,位于黄河之南的河套地区,土地富饶而广袤。长江水清断脉,故建都于此,往往早夭。如舜帝葬于苍梧,位于长江以南,所以舜帝之子商均遭到诸侯的背弃。
《地理薪传》中说“气运循环原有定理,虽曰天时地利,亦由人事耳”
所以那些择都的帝王们不能保其千秋基业,而总是出现王朝更迭的原因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影响。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好的地方不会一直好下去,差的地方也不会一直差下去。如同寒来暑往,辰宿列张,如同财神真经里所言,白屋也会出将相,侯门后裔做乞人。
所以不论如何境遇,保持永不退转之心亦同样是天道。
tips:
对文中出现的人物(皆是命理风水堪舆的祖师爷哦,神级大咖角色,崇拜系数拉满)做简短的名词解释,内容来自度娘——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谥康节。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易数》等。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