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听梁湘润老师讲八字,老人讲着讲着,就常强调一点:算命,只看结果。不论道德。
这话就是老者醇厚的经验,我们年少时很难懂。
最近看到几个点,按梁老师的这个眼光,给它们串一串,让我们开开眼。
1、
《资治通鉴·梁纪第二》:
公元502年,萧衍(464—549)篡位,建立南朝之梁朝(502—557)。
萧衍文武双全,智勇过人,长期在地方任主官,能力出众。
公元505年,萧衍组织调动了强盛的兵力、充沛的物资,誓师北伐北魏。北魏举国震动,认为此次南梁兵锋之强、甲胄物资之充足是“南朝百年未有”。
然而萧衍组织出这么强大的军队,派出的主帅却是个大草包——萧宏。史书评价萧宏“无才无德,沉溺酒色,怯懦贪鄙。”他率大军出行,先是在南北朝分界线的黄河沿岸畏缩不前,坐视前锋军队被歼,随后自己擅自逃走,致使梁军不战而溃,死亡无数。
那么问题来了:萧衍这么聪明能干的人,为什么将百年未有之强大军队,交给了这么一个草包手里?为什么不交给真正能干的老将?
答案很简单。
因为萧宏是萧衍的亲弟弟。
就这么蠢这么儿戏?萧衍是个大傻子?
萧衍当然不是大傻子,这是深思熟虑的安排,也是历史、人世、人性的规律:
萧衍刚刚篡了齐朝(479—502)的国,表面上虽然是开国皇帝,但是根基不稳。按常规,他需要时间,与军人首脑、文士首脑、地方豪门彼此联姻,生出下一代,串成一条绳的利益共同体,才能算真正稳定了下来。
所以当他贸然掏出家底组织北伐军,这支力量交给谁?
只能交给血亲。
血亲挂帅,老将当副手,希冀凝聚力量一击必胜,给自己的篡位打下更高的威望。
这是历史中常见的一幕,即使强如刘邦,在开国后,依然要提拔自己明知不中用的二哥刘仲等当王爷,坐镇最要害的地区。二哥被匈奴军队吓跑,又选了二哥的儿子刘濞。
就是信任问题。
其他人虽然能干,但是跟皇帝不一条绳,说叛就叛。韩信、英布、彭越都能打的不得了,敢让他们坐镇北方要地当藩王?只能安排在弱地。
血亲虽然蠢弱,但是他背叛的代价最大。刘邦也好,曹操也好,司马炎也好,刘裕也好,萧道成也好,萧衍也好,都得派兄弟等血亲去就位。
至于如何恩威血亲,那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你看,为啥常见草包当领导?
因为跟大领导是一条绳。
2、
上述是之前看到《资治通鉴·梁纪第二》时,写的几行字。今早看到李敖说的一番话,接着把这个点也串到一起。
李敖素来很敢讲,所以话锋有点激烈,他有个观点:“很多有名的人,大部分有名的人、有头有脸的人都是坏人……罗素说坏人为何得志?因为坏人有很多条件,是好人所没有的……这是人间的一个现象……纯粹的好人很难爬起来,很难出人头地,因为他太单纯。”
为什么会这样呢?
道德跟事功是不相关的。
你看,人世想成功,大致是这几个点:
凝聚资源与人力。这是争取平台。
理顺渠道,判断优劣。这是管住事;
赏罚公道,恩威并施。这是管住人。
这三个点,你看,跟道德有多少关系?
所以,你看,你虽然是好人,但凭什么你就得成功?
3、
那为什么从《禹贡》、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到黄帝、尧舜禹等等以降,所有的典籍都在教人有道德?要仁义礼智信?
你说官方话语就是如此。那颜氏家训、朱氏家训、钱氏家训、诫子书、《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等等家训,这些爷爷父亲的殷心嘱托,也为啥全是教人有道德?要仁义礼智信?
因为精明的算计,容易取得成功。
不算不计,基本没戏。
但是算计还是有高低之分的,就像下棋的高手,照样有一段到九段的高低。
成功之后,怎么持久?如果你取得成功的方式越公越正,你的根基就越稳固。
纯粹的好人,不懂算计,难以成功。
纯粹的算计,根基太差,难以持久。
就像贾南风,和西晋那八个王爷,都是算计到了极点,残酷斗争中剩下的蛊王。但随即就是集体完蛋,西晋整个精英群体集体完蛋。
而你若是纯粹的好人,出场就被贾南风灭了。
所以,你得有平台,能管住事,能管住人,这还远远不够,你还得保持这个水准的基础上不断修养,勤俭清明,包容大度,果断英武,目光长远,公且正。
4、
又比如,你看孩子:
为什么常见孩子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却变得很平庸?
因为父母理解的聪明,往往是机灵、调皮、能言善辩。
而真正的聪明,是专注力强,思维缜密、自律、有目标。
所以,你的孩子占哪一条?你我又占哪一条?
5、
上述这些现象,这些规律,还可以排下来很多很多,这就是人世,人于势变中的命与运。
所以梁老师总是很和缓,看的很通透:算命,只看结果。不论道德。
同样的,算命,只是看个花开花谢。什么是好命?什么是坏命?
你自己觉得值,就是好命。
你自己觉得不值,就不是好命。
其实跟你目前的遭际,关系不大。
公众号:禹州千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