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看到别人住的好房子,谁心中没有一点羡慕?谁心中不是在说,如果我有钱,也要住个别墅什么的?20多年来,诸如双阳台、大客厅、储藏室、阳光窗、大平层、错层、复式等等,一波又一波,激发了多少人的需求和期望?有多少人一次买房、二次买房、三次买房?有多少人装修后又装修?建筑对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顾客要提出要求,顾客要存在期望,必然要有相应的参照系。所谓参照系,就是顾客用来认识和评价建筑的标准或模板。参照系是由若干参照物组成的。对建筑来说,参照物可能是已经建成的建筑,也可能是设计图纸或图片照片,还可能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参照系越明晰,要求和期望也就越具体。一般来说,顾客不会甚至不可能使用技术标准来作参照系,只能借鉴或借用已经建成的建筑以及自己或他人的经验来提出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建造者有义务和责任为顾客提供参照物。
建筑当然起源于人们的需要,应当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这种满足并不是单向的,并不是有了需求才去满足。马克思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也就是说,建筑一旦建造起来,也要影响人们的需要或需求。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已经建成的建筑可以成为人们对建筑要求和期望的参照物。
首先,人们的需要只有具体化到需求,需要才能得到满足,而需求又必须指向具体的产品。产品是人们创造出来或生产出来的(即使洞穴和岩厦也是原始人发现、整理和改造的),建筑没有建造出来之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需求就失去了具体的指向物。没有相应的参照系,需要也就难以体现为需求。二三十年前,绝大多数中国人几乎都还不知道诸如跃层、错层、阳光窗、生活阳台之类建筑形式或建筑构件,当然就不会有对这些建筑形式或建筑构件的需求。进入21世纪,这些建筑形式或建筑构件大量涌现了,大家都觉得好,于是就形成了对这些建筑形式或建筑构件的需求热潮。特别是在中国,人们往往追风赶浪,某种建筑或某种建筑形式一旦出现,往往就会形成一股风,激发起强烈的社会需求,从而使建筑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格局,然后又会受到舆论的责难。
其次,建筑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虽然人们的基本心理需要就那么几种,但要把其具体化,往往又需要外界的启发或激发。外界最重要的启发和激发,就是可以成为参照系的那些已经出现的建筑。人们可能都有登高望远的心理需要,这样的需要要具体化,却不能脱离具体的时代。古代中国没有高楼,最高的楼也仅仅只有几层,“危楼高百尺,上可摘星辰。”即使李白没有夸张,那百尺高楼也不过相当于如今的十几层楼而已。20世纪80年代初,重庆会仙楼建成,虽然加上负一层和屋顶花园总共才15层,高不过50余米,却是当年重庆第一高楼,不少市民情愿花上几元钱(相当于现在几十元),也要去那楼顶看看,以满足自己登高望远的心理需要。正是会仙楼的启示或激发,潜在的心理需要才能形成有具体指向的需求。又例如某同学发了财,买了别墅,成为“成功人士”,说话硬气,脸上有光,甚至在同学会上炫耀,对其他同学的心理肯定形成了强烈刺激,很可能激发出其中一部分同学对别墅的需求。
再次,要把建筑作为艺术品来欣赏,也要先有欣赏对象,然后才有欣赏过程。不管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是先进行建造,建造完成,建筑已经存在之后,才可能谈得上欣赏。虽然现在可以通过电脑展现设计效果图,让人们预先欣赏一下。但是严格说来,设计效果图也不是建筑,只是“图”,只不过视觉效果更好一些而已。况且,就是这样的“图”,也是先有设计才能欣赏的。正因为如此,不管什么风格、什么流派的建筑,哥特式也好,巴洛克也好,现代主义也好,后现代主义也好,首先都是建筑师们头脑的产物。虽然建筑师在设计前和设计过程中必然要受到当时的时代精神的影响和制约,并且还要充分考虑顾客(包括其他建造者)的需要和需求、要求和期望,但只要建筑不是纯粹抄袭的,都灌注了建筑师的才智和理想,甚至还可能体现出建筑师的个人性格和风格、直觉和灵感。可以说,人们对建筑的欣赏需求,更多的依赖于建筑本身,或者说依赖于建筑师的创造和发明。虽然欣赏还不能算作是对建筑的实用要求,但却可以潜移默化,使人们将其作为自己参照系的组成部分或借鉴的对象。
最后,顾客的需要、需求和期望,有的可以被顾客表述为对建筑的要求,包括虽然没有明确表述,但通常人们都能理解的或隐含的要求,或者相应的法律法规、社会习俗、市场惯例等决定的必须履行的要求。但是,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有相当多的内容,顾客往往不能直接表述,还有的甚至不可能进行表述。如果此时有了相应的参照物,表述起来往往就更加容易,也更加准确。例如人们可能都有解便能够更舒服更省力的需要,但是当座便器还没有发明之前,顾客就不可能有在住房里安装座便器的需求,当然也就不可能表述这样的要求。又例如,买了新房要装修,总免不了要去看看别人是怎么装修的,从中获得启发和借鉴。因此,开发商和装修公司往往都要搞个样板间,供顾客借鉴或参考。样板间就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顾客通过对参照物的借鉴或参考,启发或激发自己的思维和想像,往往可以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来。即使提出的要求与样板间相反,也可能是反面参照的结果。
当然,任何顾客的参照系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包括顾客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包括吸取他人的经验。但不管怎么说,建造者(包括历史上的建造者)提供的参照物,往往是最重要的。顾客的参照系又是在不断发展中的,新的知识、新的经验以及新出现的建筑样板,都可能丰富、发展和改变顾客的参照系。经济社会发展越快,顾客的参照系也就变化得越快。近二十几年来,我国的住房建设日新月异,人们对住房的要求早已今非昔比。如果哪个开发商继续建造20世纪90年代那样的住房,不装电梯,不搞绿化,不设物管,肯定很难卖出去。
由于上述原因,建造者不仅要去把握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而且还要通过给顾客提供相应的参照物,去引导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所谓引导,就是通过各种方式,特别是通过已经建成的建筑,去启发或激发顾客对建筑的需求和期望。建造者是专家、行家,具有比顾客更多的建筑知识、欣赏能力和检测手段,始终处在顾客的前方,可以给顾客提供相应的知识、样板、咨询和建议,应当用先进的建筑理念和消费理念去影响顾客,帮助顾客明确和提升对建筑的需求和期望,协助顾客明确对建筑的要求,从而使建筑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马克思所说的“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意思,值得建造者去深刻理解。
公众号:重庆乱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