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答案固定的时候,注重的是能力;
当答案不固定的时候,侧重点就在于思维和逻辑。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简单易懂,且意味深长。但是,当这则故事被当作考题的时候,就没那么简单了。

昨天,见到几位小学老师就学生的练习册在进行讨论。所讨论的内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而是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一个细节。

旁听了整个过程后,感觉这个细节很有意思,于是就把它记录了下来。

讨论的问题如下: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为了取暖,点燃了几次火柴?

这个问题有难度吗?

一眼看去,没有任何难度。因为作者已经在故事原文中明确指出,小女孩一共点燃了五次火柴。

既然是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还值得几位老师一起商讨呢?

因为有些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五次,但有些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三次。并且,练习册给出的正确答案,也是三次。

难道是答案错了吗?

答案不统一,就会影响学生的最终成绩。如此一来,问题就大了。

所以,几位老师只好就练习册给出的答案,开始分析商讨。

其中一名老师A说:
练习册上给出的答案是三次,理由是小女孩前三次点燃火柴是为了取暖,而后面两次点燃火柴是因为思念奶奶,想得到奶奶的关爱,本意不是为了取暖。这个理由是没错,也符合问题的逻辑,但我感觉孩子们年龄还小,还无法进行更深层的思考。所以我建议我们老师统一答案,以五次来论,按照这个答案给学生们进行讲解。

这时,老师B开口说:
我也感觉小孩子的思维水平不够,想不了太多。但既然练习册给出的答案是三次,会不会就是想训练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呢?毕竟这是语文题,不是数学题,所以侧重点应该不会在数字上。虽然按五次来讲也可以,但如果考试的时候遇到这种题目,学生也按照我们讲的方法来解答,但答案却并非如此,那该怎么办呢?

C老师听完后,也开头说道:
对呀,我们改答案容易,但我们不是出卷人,如果我们的答案和出卷人的思路不一样,岂不是把学生拉到了一个错误的道路上?耽误了孩子们的成绩?

你一言我一语,但仍然无法统一答案,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pexels-eberhard-grossgasteiger-1303582

片刻后,老师B开口说:
还是那句话,我们是语文老师,这也是语文题,不是数学题,所以我觉得我们没必要一直在数字上下功夫。而语文,主要就是提升孩子的思维力和逻辑性,并且思维和逻辑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因此,我建议学生对这道题目给出的答案不管是三次还是五次,都按正确处理,但是,写三次的人要让他说出写三次的理由,写五次的人要让他说出写五次的原因。到我们讲课的时候,也重点给学生们讲解这道题目中存在的思维和逻辑,告诉他们解题思路。如果他们思维能力有这么高,那自然最好;如果他们没有这么严谨的逻辑,那就更需要加深印象。

B老师说完后,几人又商讨了一下,然后全都赞成了这个建议,问题也算是得到了解决。

就这个问题而言,三次也好,五次也罢,到底几次真的重要吗?

重要,也不重要。

重要,是因为问题影响着学生的最终成绩,关乎着未来的走向;不重要,是因为思维和逻辑本就不存在固定性,在没有固定答案的前提下,思维和逻辑也就没有局限性,也不该对思维和逻辑设限。

就像用命理来探索人生的轨迹一样。

探索人生的轨迹重要吗?

说重要吧,每个人又都一样,最终都是难逃一死,命理研究的再深也无法改变这个结局,那还有什么好探索的?

说不重要吧,既然每个人都是由生到死,那生与死之间这段活着的岁月,为什么会形成一种天壤之别的局面呢?

所以,答案不会出错,世界也不会出错。

错的,只会是自己的思维和逻辑。

自己有着怎样的思维逻辑,就会引导自己做出怎样的选择,得到相应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生与死之间活着的这段岁月。

而命理探究的,就是这个过程。

作者:文易青年 公众号:文易青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