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神话体系里,龙和凤不仅不是一对,还属于“敌人”。

《山海经》里的绝大多数神形象大多都有动物躯干:人面虎身、人面羊身、人面马身、龙首鸟身、马身龙首、猪身蛇尾等,其中等级较高、威能较强数量也最多的神分为两类:人面蛇身神/人面龙首神和人面鸟身神。

属于第一类的有:1)延维、轩辕、贰负、相柳、烛龙/烛阴以及《北山经》诸山之神均为人面蛇身,2)鼓、雷泽中的雷神和《南山三经》、《中次十经》诸山神均为人面龙身。属于第二类的有:东海海神禺䝞、西海海神弇兹、北海海神禺彊、东方之神句芒和北极天樻山之神九凤。前面这四神要么是耳朵边挂两蛇脚下踩条蛇的装扮形象,要么是乘龙的形象。

这两大类的神中部分神都有名字,其他的人、动物组合成的神,几乎都无名字,这可体现蛇/龙和鸟为信仰代表的部落身份等级更高,部落氏族更多,因而才有“名”。商人和其亲血缘族群以鸟为图腾信仰自是很显然的,《史记·商本纪》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即凤】,而关于夏人以蛇/龙图腾为信仰的证明,有《山海经·海内经》注引《归藏·启筮》说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大禹化为黄龙从中出。

《山海经·大荒经》言:“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夏后开即夏后启、夏启),《列子·黄帝篇》提到夏后氏“蛇身人面”【夏朝君主又称为夏后】,而在属于夏代文化的二里头遗址中有出土绿松石龙。

前面提到的三海神禺䝞、弇兹、禺彊(又叫禺疆),出自后部海经(由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构成),山海经里以天帝帝俊身份最为显赫,一则他与羲和、常羲分别生有十个太阳、十二个月亮,二则他有众多子嗣繁衍成诸国度,而同一书中黄帝虽显贵,既是颛顼帝的曾祖,而颛顼帝又由伯父天神白帝抚养长大,但地位上黄帝还不及帝俊高。三则,黄帝的影响力似乎尚有所局限于其所在的昆仑山,而帝俊则是当时天庭的发号施令者,“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下国指的即为下界、凡界。

ZW13NTOX6DFYIWHQ_WG5

当然,鉴于黄帝的身份,他还是指挥得动天神后羿的。在昆仑山东边,后羿就受黄帝之令击杀了巨人凿齿。

帝俊一神几乎少见于后世神话中,其地位、影响力被黄帝后来居上,最终取代主神的位置。帝俊、四海神、四风神作为商人的神话系统,又有以下证明,首先,帝俊在山海经里是天庭和凡界部分地区的众鸟之友,同时杨宽等学者经一系列繁琐考证,表明帝俊、帝喾、舜是同一神/人身份的分派,其三人的一些事迹也为同一事迹的分化。舜,东夷之人,商人及其同族群东夷人均有鸟崇拜之迹象。

三海神将龙降而为蛇加以踩踏,及将之挂在耳边当饰物,均是一种征服、支配的象征。到了南山经里,二千九百五十里的十山神“皆鸟身而龙首”,中次十二经山神也是鸟身而龙首,而且南山经、中山经大抵属于夏商两大氏族的过渡方位,期间夏商邻近的部族经长期的接触、共同生活,图腾信仰走向融合自是合理的。另外,这种情形反映的也是夏商代兴之后,夏商氏族矛盾趋于缓和,商人对夏人的文化、神话观有所融合吸收,,不再单纯地是加以贬低的态度。而在海经这后半部里,夏后开(夏启)就是耳朵边挂两青蛇,乘两龙飞升于天的形象,这跟四海神的装扮几乎是无异的。

联系到二里头文明的考古,二里头文化经C14 测年确定,一到三期的二里头遗址文物层其时间在商代以前,第四期二里头文化遗址属夏商之际,而在同一时期的二里头宫城几十里外的偃师商城,两城峙立于同一狭小空间的现象,在后世王朝的城市规划中极少有出现,故学者推测偃师商城是商人西进灭夏的军事据点,而且在偃师商城发掘的文物库藏中铠甲、兵器、粮食也较多,有一定的军事用途意味。

商人灭夏之后,夏遗民在原区域仍生活着(此时偃师商城充当监视夏遗民的军事重镇),二里头文化第四期文化层显示夏人的文化并未迅速衰落,而是在商代前期以一种缓慢的速度衰败,而对应的则是商文化在继承夏文化的基础上更趋兴盛。直到周人代商,商文化式微,以帝俊为至高神的神话观被周人的神话系统消融,加之殷周之际阴阳五行学说的兴起,黄帝作为中央天帝作为天帝至高神,与四方天帝构成五方天帝。这时候,商人的鸟图腾崇拜就被周人进行批判了,比如猫头鹰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被视为不吉祥动物的。

龙、凤文化的推崇,源自夏商,后来见龙见凤具发展成一种祥瑞之征,如殷墟甲骨文卜辞:“其作龙于凡田,有雨,吉”,那么龙凤用以喻指圣王、君子、贤才等,已见端倪。凤,在中国古代长期被视为雄性动物,典型的可见于司马相如的《凤求凰》一文,凰才属于凤的雌性配偶。

三国志吴书二十有这样一句,“勇略之士则受熊虎之任,儒雅之徒则处龙凤之署”,又明乎凤为雄性,与龙相合称英杰之人。唐代武则天时期,始设凤阁鸾台,其职权约略等同于尚书令,但凤作为有才略的男性的赞誉并未立即转为喻指女性,像旧唐书里的薛收、薛德音、薛元敬三人,“时人谓之‘河东三凤’”,五代之时的赵凤为儒士。真正让凤变成女性专属的,要到明代时期,这一时期,明王室的皇后、皇妃仪服大量有凤图案,关于明朝皇家女子的穿着,《明史》提及:“皇后具九龙四凤冠,服祎衣”,“衣服织金龙凤文,加绣饰”。

正因凤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长期为雄性动物,而且明朝不允许平常百姓家里刻画和使用龙、凤、狻猊、麒麟以及古代圣人图案,凤文化在平常百姓里发展得不多,故凤之作为女性的喻指仍不彰显。直到清王朝灭亡,龙凤等不再专被皇权垄断,当用龙可以譬喻男性时,就可以用凤来譬喻女性。这种龙凤文化的演变情形,就导致古代龙生有九子,但却没有和凤生有子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