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一个非常僵化的朝代,因为朱元璋是一个控制狂,在位期间,就留下了很多详细的规定,并且在死的时候,还下旨。告诉他的子孙们,一定要按照我定下的规矩,治理大明朝,唯有如此,明朝才能千秋万代。
所以,后来,即使有不听话的朱家子孙,想要改变大明的制度,也会有守旧的大臣站出来说,祖宗之法,不可变。
然而,时代在发展,朱元璋定下的制度,不但没有让大明千秋万代,反而成了导火索,让明朝日益衰落
尤其是他定下的赋税制度。
在明朝初年,老朱定下的赋税制度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普通百姓一起交粮纳税,养着大明朝廷,养着官绅集团
但是随着官绅集团的不断膨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纳赋税,不服徭役,明朝的财政就开始出现问题。
更严重的是,这些不纳税的官绅,名下的土地反而在不断增加,那些纳税的百姓,土地却在不断减少
据统计
洪武初年的时候,大明还有849万顷良田,在交粮纳税
可到了一百四十年后,大明仅有422万顷良田在交粮纳税
原因就是,土地都被兼并到了那些官绅名下。
比如张居正的老师,徐阶,他一家在松江府就有良田24万亩,可见这些官绅集团的土地兼并有多严重。
纳税的土地少了,交上去的赋税自然也少了
可大明的支出却在逐年的增加
大明的支出,主要有两个方向
第一,是大明的宗室,也就是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们,朱元璋当初定下的规矩,老朱家的一名亲王,一年可以领到一万石俸禄,比宰相高七倍,这还不包括土地收入和其他封赏。为了让皇族子孙过上优越的物质生活,朱元璋规定皇族可以不用从事任何生产工作,只要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朱氏子孙,即可享受国家的优待:超过十岁,每年都能领到一笔固定的俸禄,婚丧嫁娶均由朝廷操办。
可以说,那个时候,谁投胎到老朱家,那真是修了八辈子的福气。
当然,朱元璋时期的朱家子孙,才58个,全国人民养得起。然而到了万历时期,朱家子孙已经达到了8万人,也就是说,明朝的百姓们,要养八万个朱家的小祖宗。
每年单是供养明朝宗室的花费,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大明的第二个支出,就是边患支出,也就是国防支出
像北方的蒙古,东南的倭kou
明朝强盛的时候,这些邻居都老老实实的做你的盟友,可一旦明朝显示出衰落的势头,这些邻居就会发扬“趁你病,要你命”的精神
来找你落井下石。
总之,明朝就陷入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里
内耗越来越大,国家越来越虚弱,外面的邻居也开始蠢蠢欲动。尤其是在庚戌之变时,蒙古俺答居然打到了北京城下,找嘉靖皇帝勒索财物,大明如果再不改变,那就距离灭亡就不远了。
所以,张居正才站出来,推动改革。
他第一个要改的,就是赋税制度,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只要让明朝的国库充盈起来,其它问题,都不是问题。但是,我们也知道,收税,它是一种“拔鹅毛”的艺术,要“既把鹅毛拔下来,又不能让鹅叫唤”
可是大明朝的鹅毛全聚集在那些权贵手中,张居正想要轻松完成拔毛任务,是绝无可能的
这些被拔毛的权贵们,一定会疯狂的嘶吼、反扑
所以,张居正必须掌握足够高的权力,才能应对权贵的反扑。
他要往上爬,爬到最高的位置,要坐上首辅之位,成为明朝最有权势的大臣。
他要做大明的权臣。
公众号:喵的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