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仿佛无敌般的存在,是对比出来的。

前期达到一流水准的武将极多,张郃被这些选手所抑压,两败于赵云、马超,汉中之战的序战中数次受挫于黄忠、张飞,武力上呈劣势,汉水之战又被赵云秀武艺给吓着了,硬是不敢和徐晃一块去交战,虽称名将实多狼狈之迹。如果仔细进行比对,蜀魏吴猛将登场,罗贯中必有一番细节着墨以凸现其勇武,譬如关羽斩华雄、张飞战吕布、典韦擎大旗、许褚跩二牛尾倒行百步,而对于张郃,只在其差不多要退场前,才给他专门写了一段在诸葛亮的包围圈中勇猛突围,返身救出戴陵的情节。

【孔明在山上,见郃在万军之中,往来冲突,英勇倍加,乃谓左右曰:“尝闻张翼德大战张郃,人皆惊惧。吾今日见之,方知其勇也”】,这一刻张郃的威名达到了顶峰,众多读者遂推张郃据有三国后期第一武将之位。

前期一流武将大多去世了,让张郃作为武将硕果留存,为何后期新生代选手竟然没有多少人能达到前期水准,以至不能抗衡张郃呢?这就不得不提作者的创作必须兼顾历史现实的问题了 。根本性的原因在于:《三国志》所叙述的三国历史,也是前期多有以勇力、果决闻名之武将,这些人的性格与留下的事迹正成为作者写作发挥的原材料,如《许褚传》里即有“褚出阵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皆畏惮之”。

4@JO40TVHKF1GI8L2

汉末、三国前期,正是群雄逐鹿混战的时代,山贼流寇、州郡常备军、地方豪强大族武装,成分复杂,像曹操这样以宗族武装起家的,军队既有宗族的,也有招抚青州黄巾而含农民军混杂的。汉末群雄的军队还没有完全转为职业化、精锐化(军队训练、后勤供给、法律治理未完善),这时期的军队,其战斗力非常依赖将领的武勇。

故两军将领的阵前单挑,其胜负足以重创其中一方的士气,从而影响某一战役的胜负。

后期三国军队职业化,军队失败了不一定就没有后勤供应(汉末群雄地盘比较狭小,战败就丢城池),而且即使是主帅阵亡,但因为军队管理专业化,军队系统里还有其他威望较高的将领接手,要么还可以收拢败兵再战,要么可以收拢败兵成建制的撤退,很少像三国前期那样主将单挑一阵亡,整军溃败而散。所以,定军山之战夏侯渊阵亡,张郃、郭淮尚可收败兵过汉水去设防。

这种军队性质的变化,让部分统军武将,有向文武兼备转化的趋势,更加讲究治理水平、战局谋划及系统的国力比拼,三国正史前期,有张飞断桥喝阻敌军、张辽大呼冲阵扰乱敌军阵脚之举动,后期就没有了。这种变化,在小说里对应的就是,靠武将单挑爵胜负来影响整场战役的重要性下降了很多{A与B单挑,A不敌败走,B方军队趁势杀过去,A方军队大败亏输},原本只由谋士策划的作战方案,现在也交由阵前的将领们一块商议决定了,前期三国武将仅作为主公和谋士们的作战方案执行者。

这就是后阶段小说单挑戏份少、新生代武将武力不突出的缘由,即使有几个比较武勇一点的,像是王双、徐质,只给一点点表现,这是为了剧情需要,增加精彩性的情节,多了不能给,因为《三国志》上关于这两人就没有很英勇善战的记载,无法凭空塑造太多。

张郃后期固然少有高水准的武将比肩,但这是否真意味着“无敌”了呢?起码魏延就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魏延最有实力对标五虎的间接证明是,葭萌关之战,魏延不十合击败杨柏,以不足十合再败马岱,而后张飞击败马岱也是不十合,这一战例表明魏延离张飞武力相去不远。而宕渠之战,张郃大战张飞三次,一次二十余合,一次十合,一次三五十合,次数最多的这一次张郃略下风,有让两寨人马来救之意。

除此之外,新生代的关兴、张苞、姜维、邓艾父子、文鸯与张郃俱为一流水准的武将,这些人也可与之相匹敌。不过,这些人,在三国后阶段单挑次数少、对阵武将武力质量也不如三国前期,建立的单挑名望并不如三国前阶段遗留下来的武将硕果——张郃。

这上述诸因素,造就了一种张郃三国中后期武力标杆的形象。

公众号:泛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