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异端,他的一些观点受到当时一些卫道士如耿定向的批判。其实李贽批判的是卫道士们的虚伪,即说一套做一套,满嘴里仁义道德,天道性命,而事实上所作所为全都是为了功名利禄,为了子孙后代。李贽的想法很简单,怎么说的,就应该怎么做,古代圣贤都是这样的。
这里且不说李贽的思想,讲他的一个小观点。《焚书》有一篇《与友人书》,对于孔鲤的形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看法。孔鲤是孔子的儿子,只活了五十岁,就早于孔子而去世了。关于孔鲤,流传下来的史料很少,《论语》中有几条。可以说,孔鲤的形象并不是非常清晰的。他性格怎么样?才学如何?跟孔子的父子关系怎么样?跟子思又怎么样?这些都是不清楚的。而李贽在他这篇书信中,给了孔鲤一个基本的形象定位:痴顽,并且将孔鲤与尧子丹朱,舜的弟弟象列为同类人。
我们都知道,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舜的弟弟象,在古书上都是不肖子孙,或者说“坏孩子”的典型代表。古人常用他们的事例来说明,好的父亲不一定能生出(培养出)好的孩子。李贽不知何故,竟然把孔鲤跟丹朱、象等量齐观,且看他下面一段话:
夫尧明知朱之嚚讼也,故不传以位,而心实痛之,故又未尝不封之以国。夫子明知鲤之痴顽也,故不传以道,而心实痛之,故又未尝不教以礼与诗,又明知诗礼之言终不可入,然终不以不入而遽已,亦终不以不入而遽强。以此知圣人之真能爱子矣……是尧不知朱之嚚讼,孔不知鲤之痴顽,不明甚矣……如尧之于朱,舜之于象,孔之于伯鱼,但使之得所养而已也。此圣人所以为真能爱子与悌弟也。
这里说孔鲤痴顽,虽然学习诗礼,但其实“诗礼之言终不可入”。孔子虽然没有把道传给他,但也并没有放弃他,仍然尽心尽力教育他。这段话的主旨大概是说,圣人虽然不能改变一些子弟的顽劣本性,但仍然对他们保持亲情之爱和怜悯之心,会做某些方面的努力。把孔鲤与丹朱、象等同,古今未见有此种说法,可以说是李贽的一种怪论,是他所作的一个方便比喻,但这样把孔鲤当成负面人物,似有不妥。
公众号:求是斋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