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积累文明和文化、传播思想和知识的最重要工具,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从世界范围看大约有5000年历史,其文字书写方式、材料和形态、制作和装帧等方面是一个演变过程,这里谈谈书籍材料的进化历史。

TVYBJNC7RESEG6YOBWQHW

书,字典的规范解释是“装订成册的著作”,内容又包括文字、图画、符号等,将它们刻画、印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表达思想。书籍是书的统称。书籍是人类积累文明和文化、传播思想和知识的最重要工具,可以说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书籍出现至少已有5000年了,其文字书写方式、材料和形态、制作和装帧等方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得到改进,这些对爱好读书的朋友们来说是非常有趣的故事。这里先说说书籍制作所用材料的进化历史。

GWTT0LQBTN2XTNSBP2

首先,形成书籍最基本的要求自然是创建文字并发明文字书写的工具和方法。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文字应是西亚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建的“楔形文字”,距今约有6000年,是在泥板上、用特制三角尖头的芦苇杆、木棒、骨棒等作笔书写的,最初只是简单记事;又过了一段时间,大约在距今5000年时有了“泥板书”,其内容已是完整的著作了,如苏美尔的第一部法律《乌尔纳姆法典》。此后,还有古埃及文字、中国甲骨文等等,它们都演化成为书籍记录信息的符号。

关于文字的话题过于庞大,就不展开谈了。下面重点说说从古至今,人类在制作书籍时所选取材料的演变。

1、在硬物上刻划文字的书籍。

人类发明了原始文字,就会在硬物上图画、雕刻,这在世界各地的远古文明中都有。如远古岩画(已有上万年历史)、石头上刻字、金属上刻字等。这方面中华文明虽起步不算早,但独具风格,如商代在甲骨上刻划的“甲骨文”、商代和周代在青铜器刻划的“金文”(铭文)等。

GLI2PN6NUMMV9RH0M9Z1

在生产力落后、欠缺趁手工具的古代,这样刻划文字当然会非常艰难,只有少数王公贵族才能应用,记录内容也多只是简单的记事,尚未构成系统的“著作”,因此绝大多数刻字不能称为“书籍”。

2、在泥板上刻划文字的书籍。

上面提到“泥板书”是西亚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发明,他们用特制的三角尖头芦苇杆、木棒或骨棒当笔,在软泥板上书写“楔形文字”,再将泥板晒干或烘干便可长期保存了。这样的书写方式比在硬物上刻划文字要容易很多,因此可以保留更多文字、记录更多信息。

因苏美尔人的文明程度较高,已有法典、文学作品、天文资料、宗教典籍等大量“著作”,所以记录他们的泥板书才能正式被称作“书籍”!如距今约有3000年、用楔形文字刻写的泥板书《吉尔伽美什史诗》,就是用12块大型泥板刻写、每块均有300行左右诗句,最后一块泥板因全诗终结所以只刻写154行诗句,这些泥板放在一起就有书籍的“雏形”了。

L4B3@8YDM3H0HG5_J8RM

3、在莎草纸上书写的书籍。

莎草纸是古埃及人的发明,距今约有5000年(晚于泥板书),是用菜叶加烟渣调成墨汁、以芦苇茎作笔、在莎草纸上书写象形文字。

莎草纸虽然也叫“纸”,但其制作材料、工艺、特性等与后来中国人发明的纸张完全不同。它用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茎为原料制作:先将莎草茎硬质、绿色的外皮削去、切成40厘米左右的长条;再螺旋式、不间断地将莎草茎剥成长20至30厘米的薄片;然后在水中浸泡至少6天、除去所含糖分;最后是紧紧按压挤出水分、在太阳下晒干,就是耐用、柔韧、便于携带的莎草纸了。

这种纸莎草优点是坚韧、耐用,古埃及人甚至用它来制作能载人的纸船。但它与后来的“中国纸”相比缺点也很多:一是它的柔韧性差一些;二是其表面遍布植物维管束的细线、较粗糙;三是其在埃及干燥气候下能很好地保存,但在潮湿环境里很容易发霉破损。所以后来它才会被来自中国的造纸术所淘汰。还有一个巧合:一般单张莎草纸规格是高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与今天常见的A3纸很接近!

9JA101ULOP_0ED1UPW5

GVM3KIQ4MQLI877I2LM

当然,莎草纸出现的最初阶段也是只做简单记事,又过了大约几百年才出现多莎草纸连在一起、带有卷轴(类似中国的卷轴画)、记录较多信息内容的“书卷”,就能称为书籍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最早实物,是公元前1世纪时的纸草书卷。

4、在羊皮纸上书写的书籍。

0ND4L9JME6C0B7FN

羊皮纸是希腊人的发明,距今约有2500年,到几百年后的公元3世纪,西方世界已普遍使用羊皮纸,它两面光滑、可以正反面写字且书写很方便,是用鹅毛笔书写、色彩饱满。

一般认为制作羊皮纸的工艺:先将羊或其他动物皮(小羊皮为最优原料)经石灰水浸泡、脱毛除脂;然后用木框架将兽皮拉张到极致;再用刀两面削薄、并干燥成片。这样制成的羊皮纸表面光滑、柔韧、可长期保存,也非常轻薄可多次反复折叠、便于携带。

羊皮纸的缺点主要是不耐潮湿、高温,且造价昂贵。尽管如此西方世界仍非常喜欢羊皮纸,它在长达1000多年时间里和廉价的莎草纸同时使用,且更多用于制作书籍。如目前已知最早的羊皮书是自公元前6世纪开始、几百年中陆续写成的《波斯古经》,共有21卷,用了1.2万张羊皮、共35万字。

ELNR_HXPKQHU5P89T9DK

5、在简、牍以及丝绸上书写的书籍。

简牍、丝绸这一类书写材料是中国特有的。简、牍是用竹木原料削成的,是用毛笔、沾墨汁在上面书写文字。据“周代礼制”规定:少于100字的记事文章应写在版牍(木板)上,多于100字的著作则要写在竹简上、多根简连在一起即为简策(册)。从战国到秦汉时期,标准竹简宽0.4至1.2厘米、长为汉尺1尺2寸(约30厘米),也有个别长2尺4寸的(用于写律令)。通常一根竹简写一行、几十个汉字,多根竹简用麻绳、丝绳、皮绳(韦编)等连接成一策,会有几千字,刚好是中国古代一部著作的内容,这是中国所特有的书籍形态。

1416SGI9VNDRDNFUDJ721

在丝织品上也是用毛笔和墨汁书写文字,就是极稀有、珍贵的“帛书”了。中国最早帛书实物,是在距今约有2200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帛书,共28种、12万字(每种也是几千字),也是中国所特有的书籍形态。这些帛书做工极为考究,规格分整幅(高约50厘米)、半幅(高约24厘米),均为一条横幅、长度不等,上面用朱砂划成直格(朱丝栏)以使文字更整齐(后来还有在帛上直接织出书写栏线的),平时叠成长方形放置在一涂漆木匣中。那个时代在西方世界,由于刚刚接触到丝绸、视其为稀罕物,用它来制作书籍是绝无可能了!

T9J3YS6LKOQ5VDT02Q

6、在纸上书写的书籍。

现代纸张是中国人受到养蚕和缫丝工艺、麻纺织工艺的启发而产生的创造发明,到东汉蔡伦时(公元100年左右)造纸工艺已基本成熟、纸已能用于书写文字;再到南北朝时期(公元500年左右),纸已全面替代其他材料成为中国人日常书写记事、制作书籍的材料。

隋代时造纸术就已传入东亚的日本、韩国等地;唐代在与阿拉伯帝国的战争中,造纸术传入西亚(公元700年左右);公元12世纪时西班牙人在欧洲最早掌握了造纸术。但是,当时西方基督教世界的虔诚信徒们仍喜欢羊皮纸,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就曾宣布:“任何写在纸上的文件都是无效的。”

2EIRM6H_HN8KY_6K1K

尽管如此,西方世界人们对“中国纸”的热情已是无法阻挡,纸张淘汰羊皮纸、莎草纸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公元15世纪之后,羊皮纸、莎草纸已彻底被替代、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时,伴随西班牙造纸业的发展,西方世界随即掀起了一个翻译古典书籍遗产的热潮,许多古犹太、古希腊以及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学术著作都是在12世纪时被译成当时欧洲知识界通行的拉丁文本,再通过以纸为材料的书籍,才让这些学术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由此在希腊古典文化和近代欧洲之间建起了“桥梁”,最终为西方世界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再说一个小常识:古代最初的造纸材料除植物纤维外,还需要添加麻筋、破布等苎麻纤维,西方世界的纺织业虽也有麻布面料,但他们面料品种较中国丰富,如羊皮、羊毛材质面料等等,因此,造纸所需的破麻布原料长期处于短缺状态、甚至延续到公元1800年代还困扰着西方世界造纸业的发展,只能不断努力研究破麻布原料的替代品。

2HJYSXJ2XHX7LAI8C

447NA8N6ZFRGXG_KS

最后要说,人类以纸作为制作书籍的材料,已延续了1000多年、直到今天仍为主流,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书籍”已逐步普及,人们不论是日常记事、还是各种著作、甚至是声音影像讯息,都可以数字化存储和显示。我们已经进入了书籍材料、形态的新时代!

公众号:苗青滨海新区财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