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很多府司都有一些年老资深、经验丰富的老年书吏。他们因为长期从事文书工作,熟悉有关典章掌故。

AWXDFH5M@IILB5V9

古代书吏

别看他们不太起眼,但是关键时候,他们不但能帮上司大忙,甚至还能救命。

宋徽宗时期,当时翰林院有位担任孔目的老吏,这个孔目就大概相当于师爷或高级秘书的角色,每当学士们把代拟诏书的草稿写出来后,这个孔目吏必定伏案仔细阅读,若有疑问或者错误之处、立即告知。

工部尚书刘嗣明,曾写了一篇《皇子剃胎发文》打算呈送皇上。文中用了《诗经》中“克长克君”的话,孔目吏拿着草稿来请教此话怎讲。

刘嗣明得意的说:“这句话是说能做师长能做君王、真是绝妙的颂词!”

这位孔目吏却拱手劝告说:“大人,皇宫内阅读文书却不是这样,最忌讳语言嫌疑。这句话也可以解释为“既克长又克君’,大概不能用吧?”

刘嗣明听后大惊,急忙说:“你说的对!”急忙把这句话改了过来,避免了一场潜在的诅咒皇帝的悲剧下场。

这位孔目吏真是救了他一命呀。

随后到了靖康年间,京城开封被金兵包围,士兵们赖以御敌的武器和铠甲都破烂不堪。有的人就说太常寺存有过去的祭服数十套,闲置无用,可以用来制造铠甲。

太常寺的领导刘珏听到这个建议之后,就起草奏章,打算把祭服献给朝廷,随后他把奏章的草稿交给手下的一位书吏誊写。

但是奇怪的是,这位书吏字写得又快又工整,平常从没出过错误。可今天书吏拿来抄好的奏章,却少了两个字。

刘珏本来着急上朝,但还是压住了火了,就催促他赶快重写、书吏连续写了三遍,但是错误地方依然没改过来。刘珏大怒、痛责一番这个书吏。

这位书吏迟迟疑疑地道歉说:"大人啊,我本来不敢写错,只是小人我自己略有一点看法,请您知晓,若按照《礼记》的要求“祭祀的衣服如果破了,就用火把它烧了’。如今国家正在危急关头,少卿大人您固然体谅国家的难处,确实不应该按往常惯例行事,把祭服上交是对的;但是我们却又是礼部,又应当唯当遵守礼制。所以,我觉得不如等朝廷下诏来索要祭服,那时我们再交纳上去,要比您自己先违背礼制去进献好多了,这个方法更加两全其美。”

刘珏深感惭愧,这时才明白书吏一再故意写错的原因,他慨叹再三,终止了献祭服这件事。后来。他经常对人说,赞赏那位书吏的一番苦心。

别看是不起眼的底层书吏,但是他们对于人情世故的拿捏,可比官员强多了。

公众号:茶文说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