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三年(1524年)刊刻的《居夷集》是王阳明最早的一本诗文集,共收录王阳明谪居期间诗文198篇(首),真实反映了王阳明谪居贵州龙场的真实状况和龙场悟道的心路历程。在《居夷集》收录的众多诗词中,有两首提到了“南庵”这个地名,分别是《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和《南庵次韵二首》,那么这个“南庵”是在哪里呢?王阳明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到的“南庵”呢?

1660808986-W4W19TH1BL4FQ4QUYIJXE

(《居夷集》目录)

据专家考证,“南庵”即今贵阳翠微园,它位于贵阳市南明区南明河南岸,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占地4000多平方米,紧邻贵阳地标性古建筑甲秀楼。该建筑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正德年间王阳明贬谪至龙场时称为“南庵”,后改名为武侯祠、观音寺, 1993年经维修后改名为翠微园。

1660808985-SZK@TMHMY9VAOCXKOP

王阳明写南庵的其中一首诗名为《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其诗如下:

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

岩寺藏春长不夏,江花映日艳于桃。

山阴入户川光暮,林影浮空暑气高。

树老岂能知岁月,溪清真可鉴秋毫。

但逢佳景须行乐,莫遣风霜着鬓毛。

从诗名中就可知,这首诗是王阳明与“徐都宪”同游南庵时写的,而且是“徐都宪”先作诗一首,王阳明“次韵”和之。那么这个“徐都宪”是谁呢?

根据李半知的考证,徐是姓,“都宪”是是明清时期对都察院佥都御史以上官职的称呼。通过查阅各种文献,并对照相关人物的履历,李半知认为,与王阳明同游南庵,并以诗唱和的“徐都宪”应为贵阳人徐节。此公于“正德元年丙寅(公元1506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提督雁门等三关”,符合“都宪”的称呼。后又“因廉正得罪刘瑾,被削秩罢官回到贵阳”,而此时,王阳明正好谪居龙场,在时间、地点上具备两人同游南庵的条件。

从诗句内容判断,王阳明与徐节同游南庵的时间应为正德四年(1509年)初夏。王阳明于正德三年三月才抵达龙场,当时遇到无房可住、语言不通等困难,所以这一年王阳明基本上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能“卷缩”于玩易窝,困苦度日。而当其悟道成功、他的心学思想慢慢传播后,才有了时任贵州提学副使的席书邀请王阳明到贵阳讲课布道的事情,王阳明因此得以来往于修文与贵阳之间,游南庵也就有了可能,而这个时间应该是在王阳明到达贵州的第二年,也即正德四年(1509年)。同时诗句中的“藏春长不夏”、“浮空暑气高”等字句也表明他们同游南庵的季节是在初夏。

1660808985-T073V4S8H0_LWPP0EXOI

(贵阳甲秀楼)

读完这首诗,可以看出王阳明游南庵时心情不错,与“徐都宪”游南庵,他们不但欣赏到了“佳景”,还想到了“行乐”,展现了诗人虽然被贬龙场,但依旧旷达乐观,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王阳明在龙场的生活和思想。

我们再来看看王阳明关于南庵的第二首诗:

南庵次韵二首

(一)

隔水樵渔亦几家,缘冈石路入溪斜。

松林晚映千峰雪,枫叶秋连万树霞。

渐觉形骸逃物外,未防游乐在天涯。

频来不用劳僧榻,已僭汀鸥一席沙。

(二)

斜日江波动客衣,水南深竹见岩扉。

渔人收网舟初集,野老忘机坐未归。

惭觉云间栖翼乱,愁看天北暮云飞。

年年岁晚长为客,闲杀西湖旧钓矶。

1660808984-JH38W1053B_L21ZJNGR

由诗名可知,这次王阳明游南庵,依旧不是孤身一人,而是与诗友同往,并在诗友赋诗后,王阳明再以“次韵”和之,并一各就是二首。只是在诗中没能说明当时与王阳明同游的诗友是谁。

从诗句内容来看,王阳明这次游南庵的季节应该是秋季了,“松林晚映千峰雪,枫叶秋连万树霞”两句更凸显了秋色之美景。而这个秋天应该同样发生在正德四年(1509年),那时,王阳明在贵州的知名度越来越大,来往贵阳的频次自然更加的高了。而在美景之下,王阳明的心情自然也是不错,“渐觉形骸逃物外,未防游乐在天涯。频来不用劳僧榻,已僭汀鸥一席沙”,完全是一副悠然自在的心态,达到了忘我的隐者境界。

当然,第二首中最后一句“年年岁晚长为客,闲杀西湖旧钓矶”则暴露了王阳明真正的内心世界,虽然身处贬谪之地,有好友相伴同赏南庵美景,但内心中的思乡之情还是不时的会涌上心头。

1660808982-6O22CJR62@T05L

而王阳明的这份思乡之情也没有耽搁太久,几个月后,也就是这年的年底,在贵州各级官员的大力举荐下,朝廷终于想起了王阳明,一纸新的任命让他终于结束了近三年的贬谪生涯,王阳明的人生从此开挂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1660808983-_KXXB5VCIM9YVQP

而数次留下王阳明足迹的南庵也记下了这位来自浙江的年轻人,今日里游南庵(翠微园),王阳明的诗文赫然在目,仿佛就在昨天,王阳明与他的好友,羽扇纶巾,轻车简从,畅游南庵。但见“前俯清潭,后负崇冈,群峰列巘,左右环绕。草木竹石,杂置错陈,论者谓郡中诸寺据高阜之胜者莫如永祥,而得山水之胜者莫如此焉。如此美景,岂能不咏诗记之?于是王阳明与他的好友情不自禁,纷纷以诗唱和,南庵之美就此定格。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