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1718883-GJBAE0IXQQKYF7OZMCMY

 

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

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

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

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唐·元稹《咏廿四节气诗·立夏四月节》

立夏,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淮南子》曰:“(谷雨)加十五日,(斗)指常羊之维则春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风济,者比夹钟。”

壬寅年的立夏为05月05日20时26分,届时太阳将行至黄经45°,此后便进入乙巳月。

1651718949-O@C1WFHML7BBS2HBV_

立夏的到来,预示着春尽夏来。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万物也逐渐长大,各类昆虫开始出动,也进入了一年中最重要的耕种时期。

【立夏·三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三礼义宗》曰:四月立夏为节者,夏,大也,至此之时,物已长大,故以为名。

那么“夏”怎么就被赋予了“大”的含义呢?是否有些牵强呢?

其实,在汉字发展的过程当中,虽然汉字是象形文字,可以通过字形来理解意思,但随着汉字字形的不断简化,很多字已是很难从字形中理解含义了,也使得字的理解上出现了断层。随着甲骨文、金文的发现(在汉时,应该已经没有人知道甲骨文的存在了,如许慎在写《说文解字》时,就没有甲骨文的相关信息),我们在研究一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把甲骨文考虑进去。

在甲骨文中,夏字是一个头顶太阳的人的形象,有太阳当头,农人考虑生计的意向。所以也有观点认为,夏人是最早利用天文知识指导农耕生产的人。而由掌握农耕文明之人建立的朝代,则称之为“夏朝”。

1651718884-FPN@N8MFZDCNXN84BU9FF

所以后来日照充足,可以开始进行农耕的季节,人们称之为夏季。

因此,在古代,夏季是注重生产的季节。如《吕氏春秋》记载“仲召之月,无聚大众,巡劝农事。”

【一候·蝼蝈鸣】

蝼蝈鸣。

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

另外,在《埤雅》、《本草》中,认为“蝼蝈”是一种臭虫,而陆德明、郑康成以“蝼蝈”为蛙。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著者吴澄并不认可这种说法。

立夏之日,蝼蝈不鸣,水潦淫漫。

【二候·蚯蚓出】

蚯蚓出。

蚯蚓即地龙也,一名曲蟺。常年生活在土壤表层,因为适宜的活动温度为5-30℃且惧怕积水,所以待到气温、雨水适宜时,就会出现在地面上。

《易通卦验》曰:蚯蚓不出,臣夺后命。

《历解》曰:(蚯蚓)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如立夏蚯蚓不出,则说明大环境阳气不足阴气未衰,有阴侵阳之象,故有有以下犯上阴人夺权之意。

【三候·王瓜生】

王瓜生。

《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礼记》郑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

王瓜色赤,阳之盛也。5月开始开花,所以夏天的到来,也意味着王瓜的生长季到了。

王瓜不生,害於百姓。

如王瓜不生,则说明气候异常,其他农作物也能幸免,故百姓必受农灾。

【立夏·习俗】

中国人讲究“法天行事”,所以在这孕育万物的季节,国家也要停刑杀、利民生。

《汲冢周书·大聚解》有载:“禹之禁夏三月。川泽不人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以养生态。

四月作为重要的农事,所以夏季的民俗活动也相对较少和简单。无事也不宜远行。

相传,前蜀王衍继位之后,荒淫无道,不理朝政。咸康元年(公元925年)四月。本应行夏季斋戒敬居。但王衍却坐龙舟彩舫延江游玩,惹得游人士女夹岸观瞧,好不热闹。至午时,忽然风吹江面,狂风四起!顷刻间电闪雷鸣。一条白鱼从江心跃起,化做一条白龙腾空而去,江水泛滥,江边游人溺死无数。王衍大惊,吓的急忙回宫。此后没过久,前蜀便被后唐所灭,王衍也被灭族。

所以,古人告诫我们,立夏的禁忌核心:

修养!不闹腾!

尤其是进入立夏之后,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也常会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所以此事更要静心方可。

【立夏尝三鲜】

“立夏尝三鲜”,指立夏时节要吃新下来的应季鲜品。所以“三鲜”的内容在各地方不尽相同。

如苏州一带则有“立夏见三新”之说,三新为樱桃、青梅和麦子,用以祭祖。

甚者将“三鲜”又分为,蚕豆、苋菜、黄瓜为“地三鲜”;樱桃、枇杷、杏子为“树三鲜”;海蛳、河豚、黄鱼为“水三鲜”。

经过了一个冬季的食品匮乏,以及春季的万物复苏,人们终于迎来了一个食材丰富的季节,所以吃些时令的果蔬佳肴,好好的享受一番美食,也是夏季给人们带来的惊喜。

【立夏斗蛋】

虽然夏季给人们带来了“立夏尝三新”这种时令的饮食,但也带来了“注夏”。

顾铁卿《清嘉录》云:“俗以入夏眠食不服曰注夏。”

“注”同“疰”,有灌注和久住之意。因为夏季暑热,人们多染暑症,渐见消瘦。而北方多称之为“苦夏”。

为了应对注夏,古人总结了各种方法。如入夏喝新茶、小孩吃猫狗饭、穿纱衣葛衣、手足束粽之草、斗蛋乃至禁坐门槛(门为瘟神进入之所,坐门槛以挡瘟神)等等。

正所谓“立夏蛋,满街甩”

立夏这天很多地方的都有小孩要佩戴鸡蛋或煮鸡蛋吃的民俗。

相传很久以前,瘟神会在立夏这天从冬眠中苏醒,然后背着袋子来到人间散播瘟疫。而小孩如遇瘟神,则会呕吐厌食,最终因拉痢丧命。

小孩得瘟病后,无药可解,看着病榻上可怜的儿女。父母们便到女娲娘娘庙前跪拜,祈求女娲娘娘解救。

女娲造人,世间所有的人都像女娲娘娘的儿女一般。所以女娲娘娘知道后,便去找瘟神,并告知不准伤害自己的孩子,否则绝不甘休!

瘟神也惧怕女娲这位上古大神的神力,便答应不会伤害女娲的孩子,但是哪些才是女娲的孩子呢?女娲娘娘告诉瘟神:“胸前挂着鸡蛋的就是我的孩子。”瘟神点头称是。

从此,立夏戴鸡蛋、吃鸡蛋就成为了保佑孩子不受瘟神侵扰的方法。

“立夏蛋”不单是民俗食俗,在其产生之初也具有巫祝医养的属性。

根据中医理论,夏季属火、属心,主于长养,所以在夏季养生主要是养心。

所谓“心如宿卵”,民俗饮食讲究以形补形,所以在夏天到来之初,吃蛋可以起到“拄心”的作用。

因此也有“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立夏吃了蛋,力气大一万。”之说。

“立夏斗蛋”防暑症,那么怎么看效果呢?

1651718885-Q6TUKOM4Y3U0PIR9K

【立夏秤人】

而且为了检验预防“注夏”的结果,还产生了“秤人”的活动。

立夏吃完午饭后,人们会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感觉像打秋千一样。

清·吴曼云《江乡节物词》云:“杭俗立夏,门悬大秤,男妇皆秤之,以试一年肥瘦。诗云‘悬秤一一判低昂,轻重铢夸蜡貌强。莫是菜人须论价,就中愁绝是猪王。’”

这绝是妥妥的社会性死亡现场!

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吴歈》蔡云

虽然会有高磅的人出现,但司秤人在一面打秤花的同时,还要一面讲着吉利话,以缓解尴尬的气氛。

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秤姑娘要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

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而且打秤花只能里打外(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因为在古代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越来越胖才说明生活的富足。而不想像如今,反正有的吃,越来越瘦才是很多人的期待。

不知道如今的你还要要自己去称一下呢?

1651719073-FSATXINX44J3KQ5BIBYL_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