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名人者,多少有点名气、名声、名望的人也。重庆虽然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但因地处边远,除了抗战时期那几年外,几乎从来没有做过中国的政治中心,也没有做过中国的经济、文化之类的中心,当然也就难以有真正的或曰有全国声望(更不用说全世界声望)的名人了。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重庆名人辞典》,是《重庆市志·人物志》的雏形,相当权威了,书中收录了直辖以前(不含万、涪、黔地区)重庆名人911人,包括了从远古传说到编纂前为止的、在重庆地区产生过较大影响和作用的人物。这些人既有重庆籍的,又有国内外、海内外在重庆地区活动过或正在活动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界人物,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近代人物。如果用本书的观点来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算不上是重庆人。事实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不会或者也没有把自己当作过重庆人。但要严格按本书的重庆人的定义来衡量,重庆也就没有几位值得述说和评论的名人了。鉴于他们对重庆历史的影响,我们暂且放宽一下重庆人的标准,把他们也当作“重庆历史上的名人”来对待吧。
在该辞典中,鸦片战争以前的重庆名人,只有80人左右,包括传说中的禹(禹实有其人,但他到重庆来治水则纯属传说)、巴蔓子、巴寡妇清等。近代的名人大约为500多人(以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在重庆活动或在重庆创造业绩的时间为限)。恕笔者大胆,且对这580人中真正有些名气、一般重庆人都多少能够知晓的作一点简单的评论。
先说古代的。
(1)禹
治水的夏禹当然是名人了,只要是中国人,谁都知道,谁都崇拜。可是,夏禹不是四川人,更不是重庆人,重庆也不需要他来治水。本书第二章已经有所论述,此处不赘。重庆南岸虽然有涂山,有夫归石、弹子(诞子)石,那毕竟只是传说,历史学家是不认账的。因此,把禹作为重庆的名人实在太牵强附会了,不足为信。
(2)巴蔓子
《华阳国志·巴志》:“周末世,巴国有难,将军蔓子乞师于楚以安巴,许三城。楚使请城,蔓子自刎,以头谢楚。”巴蔓子以身护国,虽死犹荣,因而连楚王也不生气,反而感慨地说:“如果我能得到巴蔓子这样的忠臣,还要城邑来干什么呢!”遂以庄重的上卿礼仪安葬其头。巴国也以上卿之礼安葬其身。重庆城内七星岗莲花池本有巴蔓子墓,据传说就是其身躯安葬的地方。上个世纪20年代修公路,那墓移到了公路下的一个涵洞里。上个世纪90年代修房子,那墓被封闭在房子和公路之间,终日有滴水,几乎没人去关心了。
以中国传统文化视之,巴蔓子的确算得上忠烈之臣,很为重庆人脸上增光。可惜,如今的重庆人却少有巴蔓子那样的忠诚,更少有巴蔓子那样为国为公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巴蔓子借用外来力量平息内乱,并不是上策。万一楚人趁机占领巴国(巴楚乃世敌也),岂不坏事?岂不是引狼入室?况且,巴国之内乱,乃奴隶主们争权夺利,说明巴国政权已经相当虚弱,巴蔓子固然忠勇,也无回天之力。数年后,楚攻巴,占枳(今涪陵),巴国只好将都城迁往垫江(今合川);又数年,楚攻下江州(今重庆主城)、垫江,巴只好再迁避于阆中,直到被秦灭亡。
巴被秦亡的起因,恰恰与巴蔓子借楚兵相似。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29年),蜀国攻打蜀国苴侯,苴侯奔巴,巴不能与蜀抗衡,只好求救于秦。秦惠文王廿一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顺手牵羊把巴也灭了。巴王成了俘虏,被押到咸阳。这真如马克思所说,历史上的事往往惊人地相似,一次是悲剧,一次是喜剧。巴蔓子当然是悲剧了,重庆人应当好好记取!
如果以现代意识来论,巴蔓子“许三城”却不履行“合同”,不兑现承诺,可以说是不讲信用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法治环境下,这显然不值得过分赞许。
(3)张仪
纵横家张仪肯定是名人了,只要讲战国历史就离不开他。可惜,他的业绩主要还是在中原地区创造的,灭蜀灭巴对他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小事”而已。张仪对重庆的贡献,是他指挥修筑了江州城,这是重庆有城之始。那时的江州城方圆不过两平方公里,筑于现朝天门、望龙门、千厮门之间。小是小,却开创了重庆作为地区中心城市的历史。秦于公元前314年置巴郡,郡治即为江州,领有如今的重庆市全境及四川南充、泸州等地。
(4)巴寡妇清
这是个了得人物。说她了得,一是因为她是女人,且是寡妇;二是她可以算得上秦朝的著名工商业主、大富婆;三是她深明“大义”,将自己经商赚得的银两悉数捐给国家,用来修万里长城,连秦始皇都感动了,为其筑墓,命名为“怀清台”。清是经营丹砂的,这说明重庆的矿产开发很早。
只可惜——又来一个可惜——她不继续经营,却将钱捐出去,误了工商业的继续发展!重庆人如今可以学她的经营之道,不可学她的这种迂阔。修长城固然重要,发展经济可能更加重要啊!没有经济支撑,长城也难以真正起到保家卫国的作用,秦二世即亡就是最好的说明。
(5)严颜和李严
这两个人都是三国蜀汉人,《三国演义》上都有故事。本来,与重庆相关的蜀汉人物还有赵云、张飞、邓芝、廖立、董允、董和等,但大多是过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足为凭。严颜系忠县人,据江州(重庆)城抵抗张飞,城破被俘,对张飞说:“我州有断头将军,无投降将军也!”将被斩首时还讽刺张飞:“斫头便斫,何为怒也!”令张飞感动,亲自为其松绑,引为宾客。《三国演义》有“张翼德义释严颜”一章。忠县原来名临江,后改为临州。因为他,也因为巴蔓子(也是忠县人),唐贞观八年,唐太宗赐临州为忠州,忠县也因此得名。唐朝诗人白居易曾为忠州剌史,有诗作为证。
李严为蜀汉尚书令,曾屯兵江州,准备扩建江州城,企图凿通鹅项岭,让长江水流入嘉陵江,使江州城成为水中之岛。可能是因为他有割据一方的野心,诸葛亮不同意,并将其调离,此事才作罢。如果其计划实现,如今的重庆城将又是一番面貌,不知又要多修几座桥了。也就是因为他,害得其继任者邓芝只好将江州州治迁往阳关。
(6)韦君靖
此人乃唐朝昌州(今荣昌、永川、大足一带)剌史,唐末割据一方的军阀。为抵御川西军阀王建的军事压力,他在大足龙岗山(北山)构筑永昌寨,并开始雕刻摩崖石刻,以求神佛保护。此后,石刻之风大倡,延续两三百年。于是,重庆人才有了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大足石刻,才有了这笔“世界文化遗产”,也才多少有了一点文化传统。
(7)宋光宗赵惇
重庆之所以叫重庆,就因这个皇帝。他先被封为恭王,封地恭州(重庆历史上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叫做恭州),后又被册立为太子,然后又当上皇帝。恭州是他双重喜庆的地方,当了皇帝后,他原来的封地按惯例也就升格为府,命名为重庆府。南宋只有半壁河山,即使“州”也不多,皇帝的儿孙们要想都占到一个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州”也不容易,赵惇得到的这个恭州在当时依然相当落后。重庆升格为府,纯属偶然,但重庆是个好名字。重庆者,双重喜庆也。可惜,这是个短命皇帝,只坐了五年金銮宝殿就被太上huang赶下了台,“双重喜庆”后可能就是无限悲伤了吧?
(8)余玠、王坚、张珏和蒙哥
宋末元初的钓鱼城保卫战扭转了13世纪的欧亚战局,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蒙哥乃成吉思汗之孙,曾经参与了横扫欧亚大陆的战争,最远已经打到如今的俄罗斯、波兰、匈牙利、奥地利等地,却死于钓鱼城下。据说,至今欧洲人都还在感谢重庆呢,因为余玠、王坚、张珏们在钓鱼城抵抗了36年,并将蒙哥一炮击中让其死于城下。否则,蒙哥说不定还会带领其难以阻挡的蒙古骑兵,平定整个欧洲呢。这“据说”的真实性我是怀疑的,可能有那么一两个历史学家这样说过,并不是欧洲人都这样“感谢”吧?
不过,即使此论成立,如今的重庆人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蒙古人毕竟还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从极端民族主义出发,蒙哥真的能够占领整个欧洲,还应当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呢。可事实并非如此,就是蒙古骑兵占领了的中亚和东欧,也从未成为中国的一部分,短短几十年时间,蒙古人建立的政权便分崩瓦解,仅仅是历史上的过眼云烟。一个生产力和文化都相对落后的民族,“只识弯弓射大雕”,凭借一点军事上的野蛮力量,是不可能征服世界的。今日美国能够称霸世界,并不是因为它有几艘航空母舰和一大堆坦克、飞机,而在于它的经济实力。
(9)明玉珍
这是个为重庆争光的人,好歹他是重庆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皇帝。明玉珍本是个农民,参加了元末的农民大起义,很有点战略眼光,看到重庆地区元军空虚,便一举攻下重庆。打仗他也内行,连败元军,占领了整个四川。1363年,他正式称帝,国号夏,以重庆为都城,实行十取一股的低赋税,又让士兵屯田生产,是做了好事的。他本人又生活俭朴,喜好读书,礼贤下士,所以能够得到百姓拥戴。可惜,他只当了三年皇帝,其儿子又相当懦弱,他死后,大夏国只存在了五年就被朱元璋派来的军队灭掉了。
(10)张献忠
与明玉珍一样,张献忠也是所谓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却并未坐镇过重庆,在重庆呆的时间不足一月,可老重庆人却都能津津有味地给你讲他的故事。据说,当年张献忠当马夫,来四川给人运货,马屎掉在街上,有四川人强迫他用手捧起走,使他恨死了四川人。后来他带兵打进四川,就大开杀戒,于是有“张献忠血洗四川”的传说。张献忠爱S人可能是事实,有不少文献记载,他S人几乎成了瘾,不仅杀敌人、杀不相关的人、杀老百姓,杀到后来甚至连自己的部下自己的兵也杀,把S人当作乐趣。攻下重庆后,他就杀了在重庆抓获的明瑞王朱常浩、四川巡抚陈士奇及重庆知府、巴县知县等明朝官员。据说行刑的时候,天空突然乌云雷电,有人说是天意不许杀。他怒曰:“由老子S人,与天何涉?”下令架炮轰天,顿时云散天晴。
但是,把当时四川人口陡减的责任全部算在张献忠的头上,肯定也是不公正的。张献忠没有杀进四川来之前,重庆地区就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先是播州(今贵州遵义)土司杨应龙叛乱,后是四川永宁(今四川长宁、叙永一带)土司奢崇明叛乱,不知死了多少人。清军打进四川后,重庆又成为农民起义军、南明军和清军,清军和吴三桂打来打去的战场,又不知死了多少人。后来清政府下令“湖广填四川”,找不到合适的借口,便将责任一股脑儿推给了张献忠,张献忠可能还真有点冤枉。
其实,张献忠可能也是多少有一点仁爱之心的人。重庆城原有杨柳街名,重庆人都知道杨柳街的传说。故事说,张献忠攻破重庆城后,老百姓纷纷逃难。张献忠见一女人抱着一个孩子,牵着一个孩子,抱着的孩子比牵着的孩子大。两个孩子都哭着要吃的,那女人却只把奶给大孩子吃。张献忠问她为何如此颠倒,她说那大孩子是她兄嫂的,而兄嫂已死于战乱,小孩子是她亲生的,她不能因其是亲生的就让兄嫂的孩子受委屈。张献忠受了感动,赏了银两给她,并让她在家门插一杨柳枝,然后又下令全军,凡插杨柳枝的人家一律不得侵扰。那女人把这秘密告诉了街坊邻居,于是,一条街的人都插上了杨柳枝。于是,也就有了杨柳街(现为中华路的一段)。杨柳街的传说可能反映了重庆人对张献忠的某种怀念,这种怀念可能是对“张献忠血洗四川”说法的一种反驳。
(11)秦良玉
中国历史上有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的传说,真正的女将帅却只有秦良玉。秦良玉本是忠州(县)人,嫁给石柱土司,能征善战,智能双全,在中国历史上难以找到第二个像她这样的女将帅。25岁时,她就参与平息杨应龙叛乱,率兵3000,连破叛军7寨,取桑木关,大败叛军。后又应召北上援辽,抗御清军,立下浑河血战的首功。然后又回到重庆,平息奢崇明叛乱,筑南坪城以绝其退路,率6000精兵驰援成都解其围,还军攻占二郎关、佛图关后收复重庆。然后又北上入援北京,抗击清兵。从北京回来后,长期与张献忠、罗汝才等部农民起义军对抗,征战十余年,所部三万余人终被击败,损失殆尽。张献忠攻入重庆后,她据守石柱,数年后病死。
秦良玉之所以能够创造如此奇迹,笔者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她嫁给了石柱土司。这和巴寡妇清相似。清的丈夫也是当时的少数民族。成了少数民族,受孔孟之道的约束自然就要少得多。重庆女子大多勤劳勇敢,充满智慧,如果没有外界的束缚,很多人都能干出点辉煌的事业来。可惜,封建社会的束缚太多,巴寡妇清和秦良玉这样的女子太少,《重庆名人辞典》里古代女名人只有她俩。如今的重庆女子,都应当从巴寡妇清和秦良玉身上获得启示,获得榜样的力量。
公众号:重庆乱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