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先进的农耕区域之一,古代中国人不仅培育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水果、养殖家禽家畜,还在世界上最先发现了漆树的经济价值、实施人工栽培,并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发明用漆液制作漆器了。
漆器的发明和不断发展,是中国古代古老化学工艺、工艺美术的重要发明创作,是中国古代先进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成就的重要代表。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漆器与陶器、瓷器并行繁荣、互相借鉴,漆器一直走在陶器前面,只是到宋代之后风头才被瓷器盖过。
要制造漆器,首要就是认识漆树、获得生漆原料。在世界历史上,中国人最早发现野生漆树能分泌漆液,认识到漆的性能、制造出了漆器。一般认为,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漆器,木胎“朱漆大碗”,它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国人已认识到漆的性能、漆树的价值了。之后,随着漆器生产对生漆需求的增加,中国人便开始了人工栽培漆树的重要探索。
1、中国人认识和人工栽培漆树的历史。
漆树是高大的阔叶落叶乔木,生长在气温较高、雨量丰沛的暖湿地区。中国自甘肃南部至山东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均适宜漆树生长,因此中国古代中原和南方地区都有丰富的漆树资源,分布非常广泛。亚洲的日本、越南、印度等地也都有漆树分布。漆树除漆液外,其材质坚硬可做木材、籽可榨油、嫩叶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区域还被做为蔬菜食用。可以说,漆树是古代中国人最早找到的重要经济树种!
最迟在距今大约3500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人就已人工栽培漆树了。那个时期中原地区还属于历史气候大周期的温暖期,据推测,黄河流域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比当代高5摄氏度以上、非常适宜漆树的生长,直接例证就是《诗经》中就有很多关于漆树的记载。
春秋时期已有“漆园”的明确记载了,即国家设立的、专门种植漆树的园子,先秦时期的各诸侯国均建有皇家漆园。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还设有专门负责管理漆林的官吏,即“漆园吏”、“漆园啬夫”,此时还出现了私家漆园。《史记》中就曾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尝为漆园吏。”
采割漆树获得的天然漆液即“生漆”。生漆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主要化学成分是漆酚、漆酶、树胶质、水分等。它作为涂料,耐潮湿、耐高温、耐腐蚀,还可人工加入矿物颜料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古代绝对是“涂料之王”。古人后来又将生漆进行日晒或低温烘烤,通过氧化聚合、部分脱水就成为“熟漆”,呈现为紫红或棕黑色,它附着力更强,漆膜也更加光亮、坚固,进一步丰富了漆原料的品种。
2、中国人制作漆器的悠久历史。
古代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将生漆涂在器物表面会令其更耐用、且便于着色,这种涂漆的祭祀礼器、工艺品、日常器具等统称为漆器。漆器的“胎”多是纯木,战国时期又出现更多材料如皮革、夹丝,以及在纯木外裱麻布等等。
漆器制作的基本工艺,即在器物上刷漆的技法,就称“髹(xiū)漆”。战国时期,中国漆器技术已走在陶器发展的前面,形成长期“以漆促陶、陶瓷代漆”的局面,当时髹漆工艺普遍用于食具、酒具、家具(几、案、箱等)、车辆、武器、乐器、祭祀品等;髹漆技法有彩绘、针刻、银扣、枪金彩漆等,图案多为云龙人物,并不断丰富。当时还有专以制作漆器为生的家族,他们以职业为姓即“漆雕”氏(后简化为单姓漆)。
小常识:在中国古代社会,漆器制作费时、费力,其价值远高于一般的陶器!例如,一件细漆文杯,需经百人之工,价值比铜杯高十倍,陶杯更是完全无法匹敌!一张漆彩屏风,更是要累月连年、耗万人之工、价值连城。所以底层百姓日常器皿仍以陶器为主,是不可能享用漆器的。
汉代时,贵族、富豪之家都有收藏漆器精品的习惯,就像收藏金、银一样。西汉马王堆汉墓中曾出土漆器500多件,有鼎、盘、壶、盆、勺、圆奁盒、案、屏风等等,很多是成套餐具、写有“君幸食”和“君幸酒”字样,尤以“君幸酒”耳杯数量最多。这些都显示了墓主人身份的高贵、生活的奢华,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漆器生产繁多的品种。
此外,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兴起,还出现了“夹纻(zhù)”工艺的涂漆大型佛像,也应算漆器的一种。它先用泥塑成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反复涂抹多层,最后把泥胎取空,成为胎骨轻巧而坚牢的“脱空佛像”,这即有利于长久保存、搬运起来也很方便。但该工艺耗时耗工、在隋唐之后就不大盛行了,因此存世的实物尤显珍贵。
3、唐宋是中国漆器制造的高峰阶段。
唐代漆器工艺达到重要顶峰、整体呈现出华丽风格。大量出现以金银、珠玉嵌于器物表面作装饰的漆器,采用了金银平脱、螺钿、雕漆等新工艺技法,更加费时、费料,极尽精雕细刻!这样一些高档漆器工艺品主要是为宫廷豪贵享用,或用于国家之间的贡物贸易。
还有就是“螺钿”以及此后盛行于明代的“点螺”工艺技法,都是将贝壳薄片(主要是夜光贝)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或几何图形、文字,嵌在雕镂、髹漆器物上,以达到装饰目的。它们是自唐代到明清时期,中国漆器艺术品最重要的型制,广泛用于各种器物、家具之上。
宋代漆器工艺更加成熟,较之唐代,漆器样式多且富有变化。但宋代漆器造型趋向简朴、色彩多素色,更追求静谧。宋代漆器尤其注重突出器型之美,在艺术上对瓷器造型影响颇大,如北方的“定州瓷窑”就曾大量制作“仿漆”瓷器,因此极大促进了瓷器的发展。
明清时期是漆器生产旺盛时期。除官厂外,民间特别是南方各省更是出现了不同特色的工艺流派,漆器工艺有了重大革新、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还出现了独特的仿古产品。此时“雕漆”、金漆等工艺有了更大发展。雕刻漆器更是广泛进入社会生活、尤其是应用在家具制造中。如明初富豪沈万三家的大漆家具,光洁牢固甚至超过了现代工艺水平。
不过,此时成本更加低廉的精品瓷器大量出现,漆器自然走向了衰落!此时漆器的实用功能进一步削弱、完全被瓷器所取代,除家具领域之外,完全成为工艺品一类。
4、漆器出口和对世界的影响。
漆器出口始于汉代的丝绸之路,那时是丝、漆并重(以丝绸为主),漆器辗转西行进入了中亚大宛、大夏、波斯等地。宋代出口,则是丝绸、瓷器、漆器并重,漆器出口相对少些,主要是工艺品。清代时则是对欧洲大量出口漆扇、漆彩屏风等漆器工艺品,这大约是中国漆器出口的最后辉煌了!
汉代时漆器已输入到越南,而后又传入日本、琉球等地。元代时,漆器出口更受鼓励,日本、南洋、阿拉伯国家都把漆器视为艺术珍品收藏,那时漆器的价值远高于同时代出口的瓷器。也是在元代时,朝xian的生漆质量很好、返销中国,被称为“新罗漆”,很多中国优质漆器用的就是它。
古代日本人尤其喜欢漆器,他们的漆器工艺是否学自中国?尚有争议!但自南宋时期开始,中国人的漆器工艺逐渐转向雕刻漆器,而日本人则是在描绘类漆器方面日益精进、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特色。在与中国明清时期同代的日本“江户时代”,日本漆器已非常成熟、精美,大量对外出口、在西方国家影响很大,还出现了返销中国的情况。
小常识:在当代社会,工业化学漆已相当普及,它们品质好、价格低廉,天然漆正快速退出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天然漆的自然、环保特性仍然值得我们珍惜!在中国古代的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都将生漆列为药材,称其有“驱虫、止咳”等功效。虽然天然漆是否真的具有药效,还有待验证,但至少说明它是一种对人体有益、无害的物质!
希望我们还有机会像古代中国人那样,能更多地享用那些使用天然涂料的家具、日常器具。
公众号:苗青滨海新区财经